坚守乡村无悔芳华 记利州区范家小学教师杨秀丽

广元日报 2019-01-04 01:01 大字

杨秀丽和孩子在一起阅读

母剑勇记者汪江婷

“娃娃睡着,买个柜桌。娃娃莫哭,买个馍馍……”利州区范家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前三分钟讲故事活动中,学生赵蕊为全班同学分享了这则童谣。

秋季开学后,该班级语文老师杨秀丽利用实践课时间,带着学生走村入社,采集家乡童谣;让学生撰写童谣,她亲自动手配插图;将收集到的5首家乡童谣整理成《苟村记忆》。

“5首童谣我们都会诵读。学习童谣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认识了很多生字,还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赵蕊欢喜地说。

有着24年乡村教育教学经验的杨秀丽,在范家小学任教7年来,她总是通过不断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始终对学习知识充满美好的向往。

探索小班课堂教学与改革路径,让学生学得更多知识

“跟我来,站在这个小窗口前,往下看,我们的校园漂亮吗?哪里最漂亮?你最喜欢哪里呢?”“这就是我们以后学习、生活的‘家’。”2018年9月2日下午,杨秀丽认真地给新入学的孩子们介绍学校的情况。

“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新生参观我们的‘家’。”杨秀丽说,今年新入学的12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需要在学校寄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缓解新生的焦虑和不知所措,她想到了带孩子们游览参观校园,以舒缓孩子们的情绪,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对校园的了解。

杨秀丽十分热爱乡村教育事业,为了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她积极探究小班教学方法,在教学上秉承“以生为本、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理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她的教育方式得到同事、家长、学生的称赞。

2016年初,范家小学争取到全区讲故事比赛参赛学生名额,首次参赛的杨秀丽所教学生李文静获得了二等奖。当年11月,学生李民杰参加全国“地球童构”儿童创意绘画大赛,获得佳绩。学生罗雨欣被评为“利州区书香少年”。

作为班主任,学校德育主任,“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杨秀丽的育人目标。由于学校留守儿童多,他们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杨秀丽积极为学校管理者出谋划策,建立以“尊重、关爱、体贴、信赖”为主题的“班家文化”,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增进情感,使学生获得爱和自信。

微校联盟成立后,范家小学的“班家文化”引领了联盟班级文化建设,使联盟内各学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阅读兴趣。杨秀丽参与了学校“八美少年”评价方式改革的设计与推广,这种评价方式也得以在联盟内推广。

2018年,杨秀丽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邀请参加在珠海召开的“教博会”,她10分钟的“班家文化”精彩演说,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发起“小百合睡前故事会”活动,吸引4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

去年暑假,为了陪伴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和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让他们远离游戏、电视,在学校校长张平原的鼓励下,杨秀丽发起了“范家小学小百合睡前故事会”活动。

每天晚上8点半,杨秀丽开始通过微信给孩子们讲故事,还与孩子们语音互动交流。目前,已有400余名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其中。

该活动也激发了外县外校年轻教师的参与热情,开播一个星期便吸纳8名教师主播志愿者积极参与。

除此之外,通过21世纪研究院网络教育平台,杨秀丽多次向全国部分农村教师分享教育教学故事。作为农村教师,杨秀丽认为自己有义务为农村教育出谋划策,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协助推动区域农村学校发展。

带动教师上网络直播课,成为央视农村网络直播课堂教学第一人

“利州区微型学校发展联盟”成立后,杨秀丽发现联盟学校热爱艺术的学生很多,但各校都缺艺术科目专业教师。

2016年,随着沪江公益课程“互+计划”的介入,范家小学健全了网络教学设施条件。但是学校及联盟各校的教师都不敢尝试网络教学。

为了推动农村艺术教育,当年3月7日,杨秀丽鼓足勇气报名并上了第一堂美术网络直播课。在她的带动下,联盟学校教师也积极参与。现在“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艺术课堂享誉大江南北,有300多所学校参与了联盟建立的网络音乐、美术、书法课程教学,农村学校也有了专业的艺术课程。

杨秀丽被沪江教育科技评为“最巧手教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来到范家小学现场录制了专题节目,杨秀丽成为央视农村网络直播课堂教学第一人。

杨秀丽说,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分内职责。她将继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把学习当成一种期盼。

新闻推荐

寻找弃婴(弃儿)生父母公告

2018年11月3日下午17时许,一过路人在广元市利州区杨家岩办事处109处路边捡拾一名女婴,姓名无,仅有一纸条记录出生日期。请孩...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