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文化民生新画卷 昭化区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广元日报 2018-12-25 01:01 大字

权维伟李建生

“整得好!”“再来一首!”……近日,昭化区黄龙乡黄金村一农户院坝里坐满了当地的老百姓,大家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由“川音·昭化文艺小分队”带来的文艺演出,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掌声不断。

这仅是昭化区文化扶贫惠民的一个缩影。

精准统筹夯实文化扶贫发展根基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政策上有什么要求、要哪些设备、如何管理、开展哪些活动,这个本本上都写得一目了然……”翻开《文化扶贫工作手册》,大朝乡牛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国科说了一长串。

昭化区坚持“统筹规划、均衡配置、功能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产业培训、文明素质提升等“四大工程”,着力打造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五公里文化圈”,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出台优化文化产业政策,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三年该区每年投入文化扶贫资金达2000万元以上,重点对基础薄弱村予以倾斜,因村施策、精准脱贫。截至目前,全区63个贫困村文化室均已全面达标,所剩147个非贫困村文化室达标建设也全面完成。

精准服务构建文化扶贫惠民体系

要富口袋子,先富脑瓜子!昭化区按照脱贫攻坚“六有”标准,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标准配置图书、乐器、电脑、桌凳等相关设施设备,根据地域特色建设宣传栏、戏台、文化院坝等。建成了狮子村、五一村等一批示范贫困村和分水岭村等一批示范非贫困村。

该区充分发挥区老协、音协、舞协等协会及蜀道艺术团的龙头作用,构建“一村一团队”的民间文艺队伍,先后涌现出虎跳舞狮队、柏林沟金钱棍队等200余支民间演艺队伍。坝坝舞、书法、绘画等11个服务项目1200余名志愿者常年赴乡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区财政每年每村预算10万元以上的村级运行管理经费,试点开发“智慧昭化”文化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快捷精准服务。

精准发力打造文化扶贫靓丽名片

11月21日,昭化区“基层应急广播建设、管理和运用实践”经验在全省应急广播培训班上交流,标志着该区的农村应急广播建设位居全省前列。

该区将“农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工作纳入全区“十件实事”和重点民生工程,累计整合资金800余万元,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村村通”“组组响”“户户听”的农村应急广播网络体系,架起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创新开展脱贫奔康文明示范村(户)创建活动,道德积分激励机制全国推广。射箭提阳戏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柏林沟、射箭成功申报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川音·昭化校地协作共创《我把心留在昭化》《把小康带回家》等脱贫攻坚组歌唱响昭化。《追梦》荣获全省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活动“十个优秀”作品。昭化古城被授予“中国电视艺术家创作基地”。昭化区连续五年在广元市广场舞大赛、电视节目创优中位居全市县区第1名。

精准保障实现文化扶贫提档升级

身姿摇曳、眼神流转,动感的音乐、欢快的节拍……每当夜幕降临,在全区各乡村文化广场,随着一支支舞曲奏响,男女老少齐上阵,用快乐的舞姿展示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

该区坚持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考核,健全大文化工作格局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村三级文化监管网络。聘请知名专业音乐、舞蹈教师为乡镇和村级文艺团队、爱好者培训,组织文艺人才赴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健全绩效考核评估、人才引进培育、资金投入保障及产业发展奖惩等体制机制,健全公共文化需求表达与共商机制,利用农村广播、电视、农民夜校宣讲文化发展政策。

按照政府主导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开展“民间文艺人才”评选,建立健全全区文艺人才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乡村文化建设,赞助农村文化活动,实现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万家常态开展。

扶贫先扶志,文化当先行。而今,24万昭化人民正切身感受着文化惠民带来的快乐、健康、和谐。

新闻推荐

广元市召开护理高质量发展论坛

本报讯(魏玮记者黄莉)18日,市护理工作大会暨护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天成大酒店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全市护理工作所取得...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