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渔促稻以稻养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供昭化方案
杜非
近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转观念、建标准、延链条、强保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现以渔促稻、以稻养渔的绿色生态发展,开辟了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目前,成功跻身全省22个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区、省级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达到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标准。
推进三大转变探索山区产业升级新模式
着力资源有效利用、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推进农田资源由劣势向优势转变。选择粮食生产产量低、效益不高、只能种植一季水稻的下湿田和低洼田,探索推行稻渔综合种养,以百亩为起点,千亩连片成带,万亩集群发展,建成王磨片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万余亩,其中百亩稻渔园30个、千亩稻渔园4个。
推进种养模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充分利用稻渔共生互利优势,对稻田实行标准化改造,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将山区下湿田传统的一季稻谷种植变为稻鱼、稻虾等多元种养,实现亩产千斤稻,亩增2000元,达到一水两用,稻渔双收,形成山区稻田产业升级版。
推进生产方式由粗放向绿色高效转变。坚持“稳粮增效、以渔促稻、以稻护渔、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引导群众转变滥用农药化肥、粗放种植水稻的传统习惯,推行以鱼虾等田间吃食害虫、清除杂草、和泥通风、鱼粪肥田的绿色高效生产方式,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升稻渔品质。农药化肥基本实现“零”施用,示范区稻田增效3倍以上,水稻、鱼虾等均达到有机产品标准。
建立三大标准打造山区稻渔建设新模板
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产业化模式创新,着力构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山区稻渔“四化”生产建设体系。
内外结合,打造基地建设标准。坚持田内、田外种养结合,大力实施“一沟一塘”田间配套工程。在稻田内开挖不超稻田面积10%的宽2.5-3米、深1.2-1.5米的鱼沟,构建稻渔共生的最佳生态小气候。在田外,按照每100亩基地配套10亩池塘的标准,建设前期苗种培育、中期养殖、后期集鱼池塘,确保鱼种就地培育、就近投放,实现稻田生态种养和池塘生态高效养殖的结合。
调优结构,统一品种遴选标准。立足地理标志产品“王家贡米”主产区的独特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稻渔产业品种结构调整,优选适宜不同海拔区域、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以及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鱼虾品种进入示范区。目前,水稻已由过去农户分散经营的100多个品种统一调减为3个主导品种;配套水产品由常规鱼逐步调整为高端鱼虾,产业品种得到进一步优化。
集成创新,建立生产技术标准。出台《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重点对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控、捕捞加工、质量管控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行品种、技术、管理、品牌、销售“五统一”,积极打造昭化稻田土鲫鱼、黄辣丁等地方特色品牌,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以此为基础打造的“女皇贡米”产品成为四川省向十九大推介的唯一农产品。
推动三产融合挖掘主导特色产品新价值
以深化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为导向,不断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整体效益,实现多方联动、合作共赢。
订单生产促农工融合。支持区内山清米业、月光水稻专合社两家优质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优质稻米订单生产,形成“企业+专合社+农户”的三方共营模式。2018年企业签订优质稻订单1万余亩,其中推广富硒、锌、钙功能性稻米3000余亩,较普通稻谷平均售价提高60%以上,企业加工后的拳头产品“女皇贡米”售价达18元/斤。
线上线下拓销售渠道。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引导京东、阿里巴巴以及农村电商,搭建智慧农业网上交易平台,实现“物联网监测+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在新华、龙凤稻渔基地规划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优质稻渔交易市场,加快与永辉、810等超市和城区渔府渔庄的对接。近两年来,线上线下常态销售优质稻米2000余吨,优质水产品500余吨。
创新业态助农旅融合。深挖稻渔综合种养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以“稻香鱼跃,醉美百胜”为主题,在磨滩百胜核心示范基地新建1500平方米的稻渔广场,配套建设景观池塘、步游道等设施,着力打造川北地区最美鱼村。依托万亩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区,着力打造一批有机稻认购、生态稻渔休闲垂钓、农家餐饮娱乐三位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集群,不断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附加值。2017年以来,在磨滩中华、王家红庙先后开展捉鱼、钓鱼比赛等系列活动5次,参与游客近万人,被央视七套、四川卫视专题采访报道。凝聚三方合力构建稻渔产业发展新机制
采取“政府补、企业投、群众建”的方式,健全政策、资金扶持机制,掀起新一轮稻渔综合种养热潮。
政策驱动。出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积极整合行业扶贫、产业扶贫等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争取浙江龙泉市对口帮扶资金500余万元提升核心区基地。2018年,规划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融资贷款项目中优先安排资金1亿元,按5000元/亩的补助标准,重点支持19个乡镇69个村2万亩辐射区田间设施配套,推动提质扩面,集群发展。推行“技术专家+核心示范户+示范区+辐射户”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模式,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稻渔产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产业间相互支持、合作、协调、融合的生产和技术问题。
协会引领。成立渔业协会,推行“协会+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在核心区建500—1000亩的示范基地,开展苗种供应、人才培育,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培育稻渔综合种养农民专合组织15个、家庭农场6家、种养大户100余个,撬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
群众主体。坚持先试点、再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以试点示范显著的经济效益激励群众主动投劳出资,高标准建设稻渔基础工程和精养池塘,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引导农户和业主组建护鱼队伍,减少稻渔日常损失,最大程度保证产业收入。去年以来,区内8乡镇30个贫困村500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和脱贫退出。
(作者系中共昭化区委副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涂媛媛)6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广元市现有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高校,在校学生1.5...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