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人物 跑山猪跑出脱贫路——记创业致富的凡万华

广元日报 2018-11-10 01:01 大字

四川日报记者张庭铭【人物名片】

凡万华,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官山村村民,首届“四川脱贫榜样”获得者。妻子因胃癌去世后,四处欠账的凡万华被识别为贫困户。他不等不靠,在撂荒的山坡上养起跑山猪。到今年年底,仅靠跑山猪养殖一项,凡万华预计增收10万元以上。

【先锋事迹】

10月13日16时30分,凡万华正忙着操作猪食粉碎机,一边把玉米和麦麸放入粉碎机中,一边调节粉碎机的粉碎频率。半个小时后,凡万华用清水拌好粉碎物,挑到50米外的圈舍去喂他的“宝贝”。

“宝贝”是凡万华家的跑山猪,“可以说我家的脱贫路是跑山猪跑出来的。”

2015年以前,凡万华和妻子常年在外务工。不幸的是,2015年7月妻子被查出胃癌晚期。为给妻子治病,凡万华用光了积蓄,还背上10多万元外债。当年年底,妻子离世,凡万华这个曾经的“万元户”也成了当地的贫困户。

穷则思变。2016年初,在与亲戚的聊天中,凡万华了解到跑山猪养殖收入可观。于是,在当地帮扶干部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凡万华筹资在自家背后撂荒的山坡上养殖跑山猪。

“养跑山猪,不仅要注意猪食中玉米和麦麸的比例,还要保持每天野外放养12小时以上,不然肉质不好。”在搅拌猪食的间隙,凡万华告诉记者,跑山猪养殖是一门技术活。

别看他现在说得头头是道,两年前刚开始养殖时,也大概知道怎么养,但操作起来不是一回事。

2016年3月,凡万华购回4头母猪和20头仔猪。不仅母猪产下的小猪一头都没有成活,而且20头仔猪死了7头。“当时天气冷,我不懂技术,没做好保温工作。”凡万华回忆。

事后,凡万华去区兽医站跟着技术员学习了一个月。学成归来,他又引进20头仔猪。这次,因有技术护航,仔猪长势喜人。

猪养出来了,如何卖出山区,凡万华没少费脑筋。自己没有渠道,就拜托村上的帮扶干部帮忙宣传。顾客担心质量,就先送些猪肉免费试吃。同时,凡万华还定期组织坝坝宴,邀请周围的朋友来品尝订购。

2016年底,凡万华养的首批跑山猪出栏,18头猪共卖了7万多元。一年后,他家不仅还完外债,还有了5万元积蓄。

今年4月,在帮扶部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凡万华和儿子在广元城区开起专卖店。截至10月,该店已销售跑山猪15头,实现营业收入5万元。

“到年底,估计还有50头猪可以出栏,今年总的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5万元。”凡万华说,下一步,他准备把屋后的50亩土地流转过来,扩大养殖规模。

【记者手记】

自立自强是根本

采访中,记者问凡万华,当时家庭那么困难,为何想到自己创业?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要自立自强。”凡万华告诉记者,虽然遇到暂时的困难,但是自己有手有脚,那种躺着要补助的事情是不会去做的。“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自己再不来气,会被乡亲们看不起。”

2016年,凡万华在半山腰撂荒的坡地上建家庭农场,当时那里既不通电,又不通路。可是,凡万华没有退缩,硬是和儿子忙了4个多月完成修路建房。其间,他们既要照顾仔猪,又要进行修建,每天都非常辛苦。在凡万华看来,要想脱贫致富,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他反复对记者说,自立自强是做人的根本。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脱贫奔康,最终过上好日子。

(转自10月31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老干部畅谈改革开放40年巨变

本报讯(许敏)11月6日,利州区组织全区老干部召开座谈会,畅谈改革开放40周年来发展变化的感受,广泛传递激发正能量,为建设综合实...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