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村导”点燃致富梦想

广元日报 2018-10-31 01:02 大字

彭富

受聘作中口村“文化村导”,见面就送上自己30多年精心收编的4本川北文化丛书,一下子打开了村支两委的发展思路。10月29日,利州区荣山镇中口村文化室气氛热烈,中口村党支部书记朱宇杰从72岁的文化志愿者樊明荣手中接过丛书,顿时爱不释手。“这4本书来得及时。来年我们把敲石头、打夯歌等山歌创编成歌舞搬上舞台,再把淘井盐、炼石磷等体验项目开发出来,一定能给游客新鲜感。”

创建党建品牌文化引领农旅发展

中口村位于大山深处,2016年已脱贫。从荣山场镇出发,汽车在切刀梁行驶10多分钟,视野突然开阔起来,迎面而来的向阳坡上,栽种了满山的翠红李,村委会处在半山坡上,门前是一片荷塘,再往下是一口山坪塘。

“围绕翠红李,今年我们组织了‘春看花、夏摘果’活动,每天租6辆车从山下接送游客,吃农家宴,含车费,还看节目表演,每人只需30元。效果不错,每天有近千人上山游玩,就地销售翠红李上万斤。”朱宇杰说,中口村没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是脱贫攻坚解救出来的孤岛村。“组织活动是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的最佳方式。邻近的几个村,过去也组织过类似的采摘节,火了一两年,后来因为缺少本土文化支撑,农旅结合效果大打折扣。”

村级文化人才少,服务效能低,文化阵地长期闲置,这是全国不少地区的通病。攻坚破难,今年三月起,利州区实施“争当文化先锋,挺起精神脊梁”党建品牌创建行动,85个机关党组织1700余名党员深入基层搜罗、培养文化人才。区文广新局在村里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站,本土化招募、常态化培训志愿者,聚焦阵地建设、队伍组建、活动开展、遗产保护、项目服务、新风培育“六大任务”,推动工作重点向基层一线拓展。

退休教师发挥余热推陈出新助增收

樊明荣是荣山镇花园村的一名退休老教师。从1986年编纂《樊氏家谱》起,逐渐痴迷于川北乡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编纂工作,形成书稿4万余页。利州区文广新局上门招募,与其“想发挥余热”的想法不谋而合,樊明荣受聘中口村作“文化村导”。

受聘仪式前,区文广新局先召开座谈会,会上,樊明荣出示了一张村里老“支客”收藏的“行穿花礼示意图”照片。婚礼时人怎么站、穿花礼怎么走,图上都详细进行了标注。“投知会是婚礼进行的第一步,有很多步骤,就像刘三姐唱歌一样,新郎需一关关用打油诗应对,答对了才能迎娶新娘……我们若能将传统礼仪推陈出新,把36种300多首山歌相继搬上舞台,何愁节目没新意、不精彩?”樊明荣说,中口村离场镇不算太远,如果再将传统礼仪开发出来搞婚庆,还可增加一条致富门路。

开展活动百余场服务平台显身手

独木难成林,要把川北民俗文化搬上舞台,用于村落装饰,樊明荣还需帮手。在“智慧利州手机台”志愿者服务平台,推出了包括广场舞、书法、摄影、剪纸、民间乐器等10多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人才库由机关党员干部、文化名人、文化义工、文艺团体、阳光工程等5支文化志愿服务队近2800名志愿者组成。村民可在网上互动,参加在线培训,提出文化需求。文化人才有困惑或需帮助,还能在平台上找帮手。

“文化村导”策划、组织,让利州区的文化活动增色不少。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40余场,组织当地群众参与演出1500人次。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白花石刻1个,建立非遗传习所3个,收集、收藏、整理、展示体现利州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作品500件;三堆老街等一大批古建筑、古村庄得到保护。

79岁的王朝华打小喜欢唱山歌。“一代代的人口口相传,很多歌曲已不完整,樊老师搜集、编纂的《川北山歌》,填补了地方空白,今后,唱着山歌干活的场面,又能经常见到了。”王朝华说,村集体若成立婚庆公司,他还想经常上台吼两嗓子,为新人们增添些喜庆。

新闻推荐

“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院士专家四川行”活动中院士张伯礼为广元中医药发展“把脉”

本报讯(记者梁译)在中组部开展的“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院士专家四川行”活动中,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