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朝天有缘

广元日报 2018-10-28 01:01 大字

旁杨仕甫

上世纪七十年代朝天还属广元县辖区时,我有一个亲戚在朝天中学担任校长,那时我就知道,在广元有一个地方叫作朝天。从那时起,这个未曾与我谋过面的叫作朝天的地方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总想有朝一日能够一睹其真容。2006年,我第一次走进朝天后写了一篇题为《世界级大漏斗川洞庵》的文章发表在《四川日报》上,以后又多次向朝天建议,将川洞庵“天坑”的说法改为“漏斗”,时至今日,漏斗的说法已逐渐被人接受。从某种意义上,我和朝天的缘分得到了延伸。

今年再次走进朝天已经是第五次了,这一次不是游览朝天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而是专程了解朝天核桃产业的发展状况。尽管之前对朝天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已经有所耳闻,但呈现在眼前的一切还是令我深深地震撼了。谁能想到,这个地处秦巴山区的贫困小区近年来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能想到小小的核桃在朝天居然形成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数年前,我在108国道上看到了醒目的标语“朝天核桃滚全球”,那时候除了对这句广告词的大手笔、大气魄所打动外,也多少心存疑惑,小小的核桃,果真能从朝天重峦叠嶂的大山滚向全球么?

有感于新官不理旧政,一任领导一套作法的现象,我曾创作了一篇题为《现场会》的小小说,《四川文学》发表时将标题改成了《示范点还是重灾区》。小说讲的是地处国道边的一块土地,县里每隔几年就要在那里开一次现场会,邀请上级领导和县内干部参观,张领导在这里拔掉玉米栽桑树,杨领导在这里拔掉桑树栽枇杷,王领导在这里拔掉枇杷栽猕猴桃,一届领导搞一个样板,折腾得老百姓苦不堪言。令人欣慰的是,朝天没有步入这个怪圈,认准核桃产业这个项目后,接力棒就一届一届地传了下去。

据朋友介绍,2009年,朝天新栽核桃3.21万亩80万株,成功打造了沙河望云、中子枣树、朝天重岩等一批高质量的样板村,全区基地规模达到21万亩530万株,提前1年实现了人均1亩核桃的发展目标;2010年,朝天核桃产量达到9124吨,实现产值2.7亿元,人均收入1390元;2016年,核桃种植面积增加到41.5万亩,产量增加到3.7万吨,产值增加到18.5亿元;2017年,核桃产量达到4.3万吨,连续9年位列四川省县区第一,产值达到22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核桃产业真正成为了支撑朝天脱贫奔康的富民产业。

这一连串不断递增的数字,记录了朝天人的执着精神。

小时候读过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说的是旧中国江南一带农民稻米比往年丰收了,米行却拼命压价,农民的收入反倒不如往年。时至今日,丰收成灾仍然是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怪圈,他们只管发展,不管产品的销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却卖不上好价钱。然而,在朝天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常常是核桃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已经订购一空了,不管产量多少,价格始终没有起伏。朋友的进一步介绍,使我明白了朝天核桃产业之所以能够使朝天人钱袋子鼓胀起来的奥秘。

从技术创新推广、文化培育传播、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着手,朝天核桃产业实现了由增产量向提品质转变,卖产品向卖文化转变,一产向多产融合转变,如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优质品种;举办核桃文化旅游节,研发核桃美食和工艺品;依托核桃基地,发展林下种植;引进核桃深加工企业,提高核桃的附加值等等。

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彰显了朝天人的创新理念。

在朝天,我不仅看到了核桃交易市场的火爆场面,看到了写满果农脸上的笑意,更看到了朝天人脱贫奔康的豪迈气概,看到了朝天美好的未来。

凭着朝天人的拼搏精神,凭着朝天人的聪明才智,依托川陕甘核桃批发市场,依托星罗棋布的电商平台,朝天核桃真的滚向了全球。

我每年都要在超市买点朝天核桃、核桃饼、核桃酥之类的食品,我想我这个习惯恐怕再难改掉了。只要这个习惯不改,朝天和我的缘分就不会终结。

新闻推荐

广元市工程建设项目“流程再造”缩减时间超70%

本报讯(张小虎记者涂媛媛)23日,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获悉,该局通过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要件、实施并联审批三...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