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村的天是明朗的天

广元日报 2018-10-20 01:19 大字

四通八达的通组公路。

杜晓春本报记者张敏文·图

“解放村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村的人民好喜欢……”在朝天区东溪河镇贫困村解放村,一首改编的《解放村的天》被村民广为传唱。

自2016年帮扶解放村以来,朝天区食药工商局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解放村道路畅了、产业强了、日子好了、人心齐了,处处涌动着干群鱼水交融、同心脱贫奔康的火热激情。

撂翻“拦路虎”

山路崎岖,一弯连着又一弯。从山脚下的解放村一组到山顶上的六组,汽车一路轰鸣却慢得像蜗牛,其路之难行可见一斑。

“在我们从贫困通往富裕的道路上,有两大‘拦路虎’。”回顾解放村贫穷苦难的历史,该村一组72岁老人李天恩总结:一是出行难,二是过河难。

“2014年以前,没有一米通组硬化路。”李天恩介绍,山脚下的羊木河更是让人愁上加愁,一到雨季,洪水暴涨,村民便被困到了村里,进出不得,孩子上学、村民生病,都只能望河兴叹。

“不彻底撂翻这两只‘拦路虎’,解放村就没有未来。”帮扶单位把修路架桥放到了议事日程的首位,积极协调争取资金380余万元,新建公路2公里,硬化公路12公里,目前,该村通组公路硬化率已达100%;并投入资金110万元,新建卢家河漫水桥1座,解决了该村祖祖辈辈汛期过河难问题。

同时,帮扶单位与当地群众携手共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电网全面改造升级,新村风貌全域打造……彻底解决了群众的“难心事”。

“现在,咱解放村的群众可谓是吃水不用担,走路泥不沾,村容彻底大改变。”说起脱贫攻坚带来的种种好处,李天恩乐出了声。

唱响“致富经”

10月15日,和煦秋阳下的解放村,密植桑树漫山遍野。趁着晴好的天气,解放村二组69岁的贫困户何玉秀,正在自家的院坝里用火燎烧方格簇上残留的茧丝。

“以前的蚕室是一间小耳房,狭窄的很,没有窗户、光线不好,产茧量也低。”2016年,在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的帮联下,何大娘家建起了面积近60平方的小两层标准化生产用房,一层是圈舍,二层作蚕室。

记者看见,宽敞明亮的蚕室里,十余张空闲下来的蚕床被收起来悬挂在屋顶,“今年养了5张蚕,收入近万元。”何大娘喜滋滋地说,明年,她和老伴儿准备继续扩大养蚕规模,争取养到8张。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据帮扶单位负责人董长奎介绍,该局依托解放村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帮助解放村确立了“1+4”的产业发展布局(即建设1个蚕桑产业示范园,核桃、藤椒、猕猴桃、食用菌4大产业示范片),目前,已发展蚕桑358亩,核桃500亩,藤椒320亩,猕猴桃100亩,食用菌10万袋,惠及群众170余户(其中,贫困户25户),“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格局已形成。

2018年,该村特色产业产值预计达170万元以上,年人均增收预计达2100元以上。谱好“奉献曲”

沿着汩汩流淌的山溪,攀爬近200米的碎石路,便到了帮扶单位驻解放村工作队的驻地——一套房檐已开始掉落、被农户闲置的老旧木架房。

推开第一书记杜晓春卧室咿呀作响的房门,只见简陋的木板床旁,一张小木桌堆满了方便面。一只硕大的蜘蛛越过长满霉斑的潮湿地面,飞快地钻到床底去了,杜晓春脸上被毒蜘蛛咬过的伤疤,至今还清晰可见。

“条件是艰苦了些,但我们都能苦中作乐。”杜晓春笑着说,“白天我们都下村入户做工作,晚上回来,这地方清净没人打扰,正好整理软件资料。”工作间隙,杜晓春还和另两名工作队员在屋前开垦了两块菜地,种上了各式小菜,“用这些菜煮方便面,就算我们改善伙食了。”

近年来,帮扶单位干部们扎根解放村,讲政策、抓落实,谋产业、稳增收,用默默无闻的奉献,拂去了多年笼罩当地群众心头的贫穷阴影,为他们带去了一片明朗的天。

“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有保障,我们家的3亩藤椒也开始挂果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拿着帮扶单位送上的500元产业奖励金,贫困户卢永贵激动地表示,一定要奋发图强、彻底斩断穷根,靠自己的努力过上美好的新生活。

新闻推荐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广元市作主题发言

本报讯(记者曾媛)17日,“深化扶贫改革、凝聚脱贫攻坚合力”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在京举行。副市长杨浩代表广元在论坛上作...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