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盘关的仪式感

广元日报 2018-09-13 01:22 大字

2016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一)晴

晨起,别宁强县城,驱车108国道20公里,登七盘岭(唐称五盘岭),瞻仰古七盘关。宁强图书馆馆长刘彦庆做我们向导。

七盘关号称西秦第一关,位于川陕交界处,因山道从山脚到山顶盘旋七次而得名。与白水关、葭萌关、剑门关并称金牛道四大名关。历史上随着金牛道在川陕交界地段的几次改道,白水关一线逐渐废弃之后,七盘关其重要地位日益突显,直至108川陕线路开通。

古七盘关对于现代人来讲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于我同样如此,其名如雷贯耳,但从未见其真身。现代人所见到的各路七盘关站点,只是一个川陕交界的概念,与古关卡相去甚远。即便如此,“七盘关”三字对于南北各地、川陕两省仍具出川、入川的标志性意义。地理标志久而久之形成心理标志,南来北往的车辆在七盘关站停靠时间总是要长一些,颇具“行来秦蜀分僵处,好把云山着意看”的仪式感。

史料记载,清代七盘岭头设有七盘关讯,建有三座炮台:牛耳炮、子母炮和劈山炮,设马步军兵一营、总武官一员。108国道尚未开通前,南出朝天经牢固关、黄坝驿,翻七盘关入蜀,经转斗铺、中子铺、朝天岭或明月峡至广元。

1936年,民国政府修筑108国道时,因七盘岭山势险恶陡峻,来自美国的公路设计师们望关兴叹,只好绕开这座险关,从七盘岭东侧山腰凿开,逶迤盘旋而下。筑路者在悬崖上凿有“西秦第一关”5个大字。与刘老师正聊七盘关,话音未落,已来到摩崖跟前,摩崖落款:“厅长雷保华督工专员张笃伦工程主任黄念慈”。

这里山势深切、壁陡、狭窄、深幽,底部峡沟流水淙淙,108国道被夹于一线中天。可见大巴山的险峻远超秦岭。废弃和毁坏的金牛道就在我们头顶的崖壁山腰。

左边崖壁腰部,有一些岩穹和平台,露出人工垒砌的残存痕迹。刘老师说宁强过去匪患严重,川陕路尚未修通之前,这里很隐蔽,老百姓便在悬崖中间的平台上垒砌简易建筑躲避棒老二。右边崖壁上挂着开凿108国道时所留下的密密的、深深的、长长的炮眼,见证了现代“五丁”们的壮行。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开通,这些痕迹逐渐步入历史,成为交通史活化石。

张大千国画《西秦第一关》题款是这样描述的:“此从七盘关北上,初入秦界,路极陡峻,境亦幽邃,昔称牢固关,为秦之咽喉,今更名西秦第一关也。”张大千来时,川陕公路已通。显然,他画中的西秦第一关就是这里。他把这里当成“牢固关”是不准确的。

汽车一溜就到了七盘关加油站,自家门槛。可我们没有急着跨过去,而是撇右进入关沟村村道,3公里后,弃车徒步登山,正式踏上金牛古道。灌木葳蕤,杂草丛生。刘老师用一根木棍剥扒出古道痕迹给我们看。大约四十分钟,盘旋两折,眼前豁然见亮,只见一道山脊悬崖边睡卧着一块长长巨石,像一条鲨鱼的脊背,巨石与山体中间露出一条长满荒草宽不过3米,长约50米的峡壕,左右石崖壁立,有铁凿痕迹。

这就是传说中的七盘关,古蜀门遗址。梦里千回百转,从未想象出它居然是眼前的模样:门、关一体,一门插闩,万夫莫开。

曾经的辉煌虽黯然失色,但并非无人问津。巨石上立有两块石碑,一为宁强政府划定的保护范围碑;一为陕西茶人联谊会所立的“茶马古栈道蜀门遗址”碑。显然,茶马古道与金牛道在此重合。

“茶马互市”始于唐代,宋、明、清几朝定为国策,“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番地需要汉地的茶叶,而汉地需要番地的良马以装备朝廷军队,以及番地特产毛皮和药材。川、陕、甘、青间茶叶、马匹的往来,金牛道部分路段是必经之途。

刘老师非常熟悉这崖壁两边的每一处人工痕迹,哪块凹槽是门栓石柱,哪块凹槽是镶嵌“西秦第一关”牌匾的地方,说得清清楚楚。刨开野草,只见散落在地的门墩石、残断的青砖。此关明显从山上下移。据明洪武年间《重修七盘关碑》记载,七盘关曾多次迁址。

站在巨石脊背俯瞰山下,现代公路铁路在山谷间层层叠叠交错蜿蜒;低头脚下,时光回转,驼铃声声脆,马蹄声声急……

“从此自知身计定,不能回首望长安。七盘岭上一长号,将谓青天鉴郁陶。”唐吴融入川时的郁闷,恰如晚唐颓败的天空。

“征马下七盘,势如高鸟落。乡云回首隔,离绪满林壑。”川人张问陶出川时的满腹离绪,成为他享年不能归葬故里的谶语。

曾国藩不愧是曾国藩:“破晓七盘山上望,回看蜀国万峰环。英雄割据终何有,陵谷沧桑事等闲”……

打开发黄的书页,仍见七盘关的昔日辉煌。

拨开杂草继续攀爬,在两山的豁口前无奈打住,眼前是回不去的古代。山太高,已找不到路,顺着刘老师的手指方向,对着入秦第一驿黄坝驿的方向,对放马坡远远行一个庄重的注目礼。(元夫)

新闻推荐

冯磊调研蜀道植物园时强调在文化上下功夫 不断增强项目核心竞争力

本报讯(记者周小丁)9月10日,市委副书记冯磊前往昭化区昭化镇鸭浮村赵家山实地调研蜀道植物园项目建设。他强调,各级各有关部...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