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有“板眼”脱贫奔康忙
贫困户肖元良正在饲喂土鸡。
本报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地处偏远的山区如何为贫困户谋求一个“短、平、快”较为稳妥的增收产业?这颇费思量。
近两年来,广元市昭化区石井铺镇在帮扶部门、业主、企业的努力之下,摸索出了“借鸡生蛋”以及“企业+贫困户”订单回收土鸡等方法,让一个个贫困户增强了内生动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借鸡生蛋”坐地增收
“我家娃儿现在还小,家里的老人身体也不太好。过去也小打小闹养过四五十只鸡,但技术都不行。”石井铺镇板庙村贫困户商有艳从没有像去年8月那样,麻起胆子一下就喂养了200只蛋鸡,“因为,投不到多少钱,关键是鸡苗都是通过‘借鸡生蛋\’借来的。养殖技术也有保障。鸡每天生的蛋,合作社1元/枚回收。我每天只投入一些包谷、米糠和花少量人工,1个月就能挣将近2000元。”
“借鸡生蛋”是返乡创业青年商波灵机一动想出来的。“我原来在苏州一家电子厂做管理,后来,我发现身边的打工者一个个辞职回乡创业去了。结果把我也‘感染\’了。我听说养鸡的效益不错,就于2015年5月返乡承包集体荒山建起5个养殖大棚,每个棚养鸡5000只。”商波说,“我养了五黑鸡、罗曼蛋鸡。结果,天天赶场卖鸡蛋,销量不太好。”
去年,商波开始与一家电商公司合作,一天的销量陡增至2000枚。于是,商波建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借鸡生蛋”的方法带动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养蛋鸡。具体包括:蛋鸡苗统一由合作社提供,每家农户根据各自能力进行养殖,采用林下散养和跑山圈养,以五谷杂粮喂养;同时将养殖户的养殖情况通过 “一户一码”向消费者展示透明喂养的生产状况,做到质量可追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互动体验。
农户每天所产的鸡蛋均由合作社以1元/枚统一回收。待蛋鸡不产蛋以后,农户再将老鸡交还合作社。去年8月,“借鸡生蛋”率先在板庙村实施,几千只鸡苗得到了22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积极领养。
“参与 ‘借鸡生蛋\’的80%是贫困户,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在外务工的。”石井铺镇板庙村第一书记冯军说,“他们拿到的鸡苗,基本都是拿来即可生蛋的青年鸡。每户根据能力可养50只—300只。有一贫困户养了180只,平均每天拣蛋90枚,除去40元左右的粮食成本,每天可赚50元。”
商波说:“我们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销售,借给农户的鸡都是我们脱温以后养了4个月的,拿回去就可生蛋。等不生蛋以后,我们再把鸡收回来卖老鸡,然后又将鸡苗发给农户循环发展。”
“老百姓只需投入粮食、人工,投资少、见效快,老百姓相当于就地把粮食转化成钱了。”石井铺镇党委副书记冯子嵬说,“下一步,我们将向其他村推广‘借鸡生蛋\’方法。”
“企业+贫困户”
养鸡不愁销
8月以来,石井铺镇元柏树村72岁的贫困户肖元良喜事连连。他不仅得到了帮扶单位区农业局免费送来的移动式鸡棚、100多只剑门关土鸡苗,而且,在土鸡的整个养殖中,引入 “企业+贫困户”模式,在一家企业的技术支持下,养鸡技术有保障,鸡出栏以后,企业将全部收购。
昭化区农业局技术员、元柏树村第一书记范家友说:“区农业局作为帮扶单位,利用自己技术和优势,重点鼓励劳动欠缺、收入欠缺的贫困户发展小规模适度养殖,重点养殖剑门关土鸡。本月初,开始向贫困户提供我们专业设计的移动式鸡棚,每个棚12平方米,可灵活选择场地,适合小户喂养100多只土鸡;然后,区农业局通过与一家龙头企业协调,由农业局出资买他们的鸡苗免费发放农户,达成协议,企业必须包技术包回收。”
8月初以来,一批移动式鸡棚陆续发到肖家寨、庙儿顶等6个村,到本月底将发放120个移动式鸡棚,95%以上都是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同时,区农业局还向企业采购了鸡苗。范家友说:“采购的鸡苗都比较大,平均1.3斤—1.4斤/只,为的就是保证成活率,让老百姓快速进入养殖环节,缩短老百姓的养殖周期,提早见到效益。”
8月14日,企业已组织技术员在石井铺镇分村开展了技术培训。石井铺镇党委副书记冯子嵬介绍说,通过“企业+贫困户”,企业扩大了养殖规模,打造了品牌,扩大了剑门关土鸡的影响力。同时,老百姓没有风险,通过小规模适度养殖就能安全增收,基本能保证100只鸡苗4个月以后每只能有30元利润,保证1个家庭就地创收3000元左右。
为了把鸡养好,肖元良8月上旬就精心选择了屋后一片半阴半阳、通风干燥的林地作为养殖场地。现在,移动鸡棚已经到位并关进了鸡苗。他说:“我们就只投喂一点饲料和原粮就行了,花的体力不大就能增收。而且,喂养期间,鸡生的蛋还可卖钱和改善生活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汉)24日,四川省第九届残运会盲人柔道比赛在万达中学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9个市州代表队共计27名盲人运动员参赛...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