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游客走进文安体验传统蚕丝文化
小学生认真制作蚕茧手工艺品。
祝红文/图
8月16日,“云上天蚕·仙野文安”——朝天区第二届“蚕桑文化”艺术体验活动在文安乡蚕桑文化广场拉开帷幕,吸引了近千名游客走进文安,体验文安蚕丝文化。
唢呐锣鼓齐上阵,文安文化浓厚
“哟嚯——”老桑农站在陇上扯着嗓子一声长吼,划开了晨曦,嘹亮的唢呐声漫过山野,“咚咚”的鼓声越过山丘,和着桑农的歌,唱响了美好新生活。
声音源处,是文安乡茨竹湾村,乡亲们紧扣着蚕桑文化、产业发展、人文景观,把舞台当作田野,演绎他们的真实生活、劳动场景,尽情挥洒蚕桑农耕之趣。狮舞、歌曲、快板……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博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几辈人都在养蚕,让我对蚕桑文化感触很深,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编成节目,动员村里人一起来排演,这样既凝聚了邻里乡亲的感情,又可以推动我乡蚕桑文化的发展。”歌曲《天蚕之恋》作词人李光兴说。
近年来,文安乡深入挖掘蚕桑民俗文化,一方面坚持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一方面用“旧瓶装新酒”表演形式,精心打造了舞狮表演、歌曲《天蚕之恋》、民间歌舞《乡韵·扁担情》、情景快板剧《前进的文安有巨变》等多个文安本土精品节目,通过宣传党的好政策、传达党的好声音,进一步丰富文安乡桑蚕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
重拾蚕桑记忆,传承蚕桑文化
在蚕桑文化广场的另一侧,文安小学教师孙新蓉正认真指导学生制作蚕茧手工艺品。当天,朝天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暨蚕桑艺术作品创作活动在这儿举行,活动规定参与者要在1小时内完成一幅以蚕茧为创作元素的DIY作品。
有的孩子,把一个个雪白的蚕茧,放在一张白纸之上,一支细细彩笔,蘸上色彩、勾出线、绘着色,五彩蚕宝宝、山水画、金鸡报晓等图案便跃然画纸之上;有的孩子,不囿于画纸,把一个个蚕茧涂上新鲜的色彩,并把它们串成“风铃”,活泼可爱,体现了蚕桑文化的张力。
据悉,该活动是朝天第二届“蚕桑文化”艺术体验系列活动之一。近年来,文安乡持续举办此类传承蚕桑文化互动活动,通过养殖蚕宝宝、蚕茧DIY制作、参观蚕桑科普示范馆等方式,让青少年亲
身探寻蚕桑文化、领略丝绸之美,不断激发其对蚕桑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传承优秀的蚕桑农耕文化。
200余户农户养蚕,年产值超300万元
“养蚕效益好得很,我今年养了20张、年收入接近6万元,明年要扩大规模咯!”提起养蚕收益,茨竹湾村四组村民王齐秀笑得合不拢嘴。开幕式上,她还被评为了“脱贫攻坚蚕桑产业发展示范户”。
近年来,该乡以现代农业(蚕桑)园区为依托,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引导,带动了全乡200余户农户栽桑养蚕。目前,全乡桑树栽植面积达2000余亩,其中果桑100亩,全年可养蚕6季2000余张,产茧7万余公斤,收入300余万元。
在稳定产业的基础上,该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成功创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蚕宝园。同时,深入挖掘本地蚕桑民俗文化,注重提炼蚕桑文化中的廉洁元素,突出科普教育、廉政教育两个品牌,打造“蚕桑文化”“廉洁文化”两张名片,走上了农旅文融合发展之路,传统蚕桑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目前,已吸引2万余名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
新闻推荐
城乡融合产镇融合农旅融合生态宜居利州区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工作
本报讯(陈心明)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规模适度、生态宜居、产镇相融、彰显特色、改革创新、统筹联动...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