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撬动 300万产业扶贫斩穷根——利州区三堆镇五郎村发展金耳产业扶贫见闻
车大章本报记者盛伍
宽阔的大棚、高高的立柱、橙黄的金耳……6月23日,利州区三堆镇五郎村金耳产业基地里,村民李廷均正在忙着收割金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我种植的金耳长得不错,肯定要丰收了。”
思变——
帮扶部门做规划办实事
五郎村位于三堆镇西南部,幅员面积19.6平方公里。距市区较近,山高坡陡、人多地寡、交通不便,除种地养猪外,外出务工成为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要致富,就要变思路。仅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是行不通的,如何才能盘活用活土地,让山间土地持续发力呢?
2016年11月,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走出去、引进来”,探索带动村民致富的长效产业,在组织村干部、村民考察学习后,五郎村确定了发展金耳产业的思路。
“五郎村的林地资源丰富,特别是青冈椴木富集,村民曾有种植椴木香菇、木耳的经验,因此在脱贫产业上,我们大胆创新从云南引进椴木金耳产业。”五郎村第一书记刘陈说。
发展——
集体建棚贫困户免费入驻
金耳是一种高级佳肴和保健佳品,特别是对海拔、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严格,种植技术含量要求高。
为提升种植户技术水平,帮扶部门和村“两委”选送部分产业示范户和发展意愿较强的贫困户,到云南动植物院研究所进行了免费培训。
为解决资金缺口,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协调项目资金25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支持5万元,共投入30万元,用于场地平整、搭建大棚等产业基础建设。2016年11月以来,经过两期建设,占地20亩的产业基地基本完成。
金耳基地基础设施建成后,贫困户除自己组织椴棒和菌种外,可以直接免费入驻,而无需任何资金投入。
“每个金耳产业大棚宽8米,两侧立柱高1.6米,棚顶距地面3米多,配有自动喷水喷雾系统。这样的标准化大棚,除了能增加椴棒容量外,更重要的是,通风向阳的功效好。”五郎村党支部书记李廷双说。
盼头——
致富路越走越宽
在贫困户李廷均家门口的空地上,一片橙黄的金耳正在晾晒着。
“把金耳晒干后,装包就可以销售了。”李廷均自信满满地介绍,“今年行情特别好,每斤可以达到近200元,如果金耳颜色好,价格就更高了。我们一点不愁销路,现在已经卖到云南等外省了。”
去年,李廷均通过金耳产业收入3万多元。今年,他又扩大种植面积,达到近千平方米,收入可翻倍。
为做好对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入驻贫困户自发成立了业主委员会,邀请市区林业局专家讲解技术,负责技术指导。
目前,五郎村金耳基地规模已达7万棒,一年可提供2000多人次的务工岗位,极大地带动本村及邻村劳务就业。预计,今年整个基地产值达150万元,基本可实现金耳产业三年产值300万,村集体人均收入将增加30元。
新闻推荐
邹自景调研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时强调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按期整改到位
本报讯(记者兰宜谦)6月2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专题调研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改责任,抓...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