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好产业路脱贫不返贫
李恒惠本报记者孙汉
“今天是最美新山人颁奖典礼的日子,村里的养殖大户赵发文被评为脱贫攻坚标兵……”不久前,正在参加颁奖活动的乡亲们拉着记者的手,讲着村里这两年的脱贫故事,言语中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朝天区新山村,国家级贫困村,历经两年的脱贫攻坚后发生了巨变。
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乡亲们提到的赵发文,今年51岁,两年前还是一个外出务工者,儿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成了全村31户贫困户之一。国网广元供电公司派驻新山村第一书记杨奇国了解情况后,拉着赵发文商量解决办法。
“我从小喜欢养猪,有一定的养猪技术,有了杨书记的帮忙,我更有信心。”在养猪场见到赵发文时,他说,杨奇国给他讲解扶贫政策后,才下决心办养猪场。
养猪场选址偏僻,水电是最大的问题。国网广元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为养猪场架起一条620米的三相动力电,杨奇国帮助赵发文办理扶贫贷款,在离村组2公里的石头田埂上筑起480平方米的养猪场,协调水务局接通自来水。
“这段时间,就卖了50头200多斤重的肉猪,挣了七万多块钱,扣除粮食、人工等成本,收入也非常可观。”赵发文的妻子乔秀莲笑着说。
“如果国家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没有杨书记带来的电和钱,我们只能丢下需要照顾的儿子到外地打工,也不会提前脱贫,成为村里的脱贫标兵。”赵发文激动地说。
“2017年养猪场总收入达12万余元,年纯收入5万多元,圈里还有30多头大猪和一群小猪仔,是新的一年全家致富的希望。”赵发文充满信心地说:“卖出去的猪,可以将贷款还清,国家有扶贫政策是好事,但自己也要自力更生,做自己想做的事,辛苦两年就有可观的收入了,不会担心再返贫了。”
“村里现在等靠要的人少了,自力更生的人多了,动脑筋想着怎么致富的也多了。新山村村支书王思祥说,赵发文是一个有想法,也挺有志气的人,属典型的养殖脱贫户,村里像他一样富了口袋又富脑袋的贫困户有20户,他们都通过发展养兔、养鸡养猪、种植香菇木耳等种养殖业提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农旅文”融合振兴乡村
“除了每亩35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这里劳动有收入,年底有分红,不再担心以后返贫了。”负责管理移动鸡圈的贫困户王思国说,贫困户优先到合作社务工,每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
脱贫不返贫,才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如何实现贫困户脱贫后持续增收才能确保不返贫?杨奇国说:“2018年中央1号文件增强了我们乡村振兴的信心,一个合适的产业就是脱贫攻坚的‘神器\’,没有产业,收入不稳定,就容易返贫。”
该村探索“农旅文”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通过挖掘“帅扎营”三国文化和传统产业转型,被列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
新山村进行了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成立了新山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新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帅扎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116个农户自愿入社,构建了“1个公司+2个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统一流转的80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
“2016年、2017年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万元,算上在广元城里开的农副产品直营店等收入,合作社社员人均可分红80余元。”新山村支书王思祥说,经过测算,果园人工除草费一年就要花十多万元,2017年底,合作社在流转的800亩果园里建起150个移动鸡圈,套养跑山鸡20000多只,搞生态种养,草可作为鸡的绿色食料,省去了大笔除草费,鸡蛋和出栏鸡统一由合作社收购及进行订单式销售,预计将为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50000余元。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爬坡过坎,还要继续下绣花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杨奇国说,接下来将四季水果产业园逐步扩展到1500亩,加上“帅扎营”等文化景点的精致打造,借助新山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将来一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到那时,新山的花果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集体经济将再上几个台阶,村民收入更持续稳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800亩建立四季水果造血产业园,十里桃花婚纱摄影基地、跑山鸡养殖、“帅扎营”三国文化……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扶贫产业,托起贫困村脱贫奔康的希望。
新闻推荐
《在秋天里奔走》李先钺/著(46)酒店的服务员已经把房间收拾整洁,这正合了我今天上午的心情。我想在妹妹的笔记中找到有关广元的记录,却找读到了一段与广元无关的文字:气温越来越低,阴...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