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建设,在温暖中前行

广元日报 2018-02-04 02:12 大字

39岁的郭伟是一名失业人员,市人社局免费为其开展技能培训。2017年2月13日,经过15天计算机培训的她正式被广元市金顺职业培训学校录取,在该校当一名资料员,月薪3000元。

2日,谈及失业人员再就业,郭伟感激连连:“现在的这份工作不仅轻松,还有双休假期,和领导同事都相处得很友好,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举措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民生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千方百计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民生权益。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民生工作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点任务。

2017年,持续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截至去年底,广元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超过65%。

同时,将民生工作纳入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加大了考核权重,细化考核内容,制定了《广元市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考核办法》,明确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将不开展评优、评先,同时视情况给予问责追责。

此外,建立行政审批“马上办”制度,广元市发改、财政、环保等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建立民生项目“绿色通道”,对项目立项、财评、环评等需求要件实现限时办结。通过一次性告知、即来即办和主动预约一对一全程式保姆服务等,随时掌握业主需求,指导和协助审批工作。

据了解,自从实施“马上办”制度以来,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优化了项目审批程序,行政审批效率提高了60%以上。

现场

1月31日,位于昭化区晋贤乡熨斗村的广元粒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粉碎打料、拌料、装袋、灭菌、运袋、接种……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面积300亩的食用菌培育基地里,一台大型粉碎机轰隆隆运转不停,一捆捆六七百斤重的秸秆排列得整整齐齐,场面很是壮观。

这里正在生产食用菌,而“主力军”就是秸秆。

“没想到过去我们想尽办法要烧掉的秸秆,如今却变废为宝,作为基料生产出优质的菌类,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说起利用秸秆的好处,熨斗村村民王晓华连连称赞。

“细密的纤维结构,充足的营养物质,秸秆再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天然的肥力。去年10月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消耗秸秆3000多吨。”公司负责人吕坤告诉记者。

2017年10月,该公司专门成立了秸秆收储工作队,到附近4个乡镇的村民家中收购秸秆,收购价格为每吨360元,村民也可用一吨秸秆换100袋菌袋。

回收后,通过粉碎秸秆进行发酵用于食用菌种植基料,不仅可以大量利用秸秆,减少焚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使用秸秆种植食用菌,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增加收益。

“公司现有20多个贫困户,每人每天平均收入100元,加上他们用秸秆换的菌袋收入,平均每袋菌袋纯利润为2.5元,算下来增收不少。”吕坤说。

据了解,目前广元市秸秆利用方式已从主要用于生活燃烧能源和牲畜饲料,扩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五化”综合利用格局。

“秸秆利用作为干净城市建设民生工程项目之一,2017年全市综合利用量达到14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1%。合理的秸秆利用大大改善了广元市的生态环境。”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综述

话及民生,如一股春风穿掠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

从住房就业到上学看病,从养老出行到休闲娱乐,一件件,一桩桩,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2017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注重共享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实施民生工程,通过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利益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十项民生工程和30件民生大事件件落实,诸多民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老百姓渐渐过上了病有所医、居有所住、出门有美景、生活有保障的好日子。

截至2017年12月上旬,省下达的9大项84小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中,83项超额或完成年度任务,1小项实现进度与时间同步。省下达广元市19件25小项民生实事中,23小项超额或完成年度任务,2小项实现进度与时间同步。市定的1大项民生工程和市定的11件民生实事均已完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针对失业人员,比选确定资质过硬、资源优良的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政府建基地(车间)、搭平台,开发保洁保绿、森林防护等公益类岗位;企业主动为贫困劳动者预留岗位、制定稳定就业优惠政策……一系列的举措让广元市就业促进再创新高。

截至2017年12月,城镇新增就业实现3.965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1.266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3442人。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词,在一件件惠民实事中,让广元市市民感受到改革发展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2017年,扶贫解困实现全覆盖,扶持农村扶贫对象脱贫完成67917人;扶持农村贫困残疾5239人发展生产;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500例;为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救助259人;减免非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保教费1.5159名;完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6.9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637.95户……一组组民生数据,足以证明群众得到的实惠。

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35公里县乡道路改造完成、1088公里村道改造完成、5座渡改公路桥建设完成、7座渡改人行桥建设完成、177个贫困村文化室建设完成。

此外,广元市8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230个乡镇文化站、8个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5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美术馆一如既往免费对市民开放。去年,仅体育场馆体育锻炼人数就达到79.85万人次。

本报记者赵雪洋文/图

新闻推荐

吹响时代号角传播“广元声音”

(紧接A1版)激活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乡村百姓更有文化‘获得感\’”。一年来,广元市扎实开展“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完成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5个,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结对子·种文化”等主...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