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字较真的 17年里他练成了党报的“定海神针”——记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广元日报社校对唐华山
9月14日,唐华山(中)对《广元日报》即将上报刊发的新闻稿件进行校审。本报记者唐彪摄
本报记者周小丁
有人说他“痴”,因为他17年来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从没挪过“窝”,总是在“原地踏步”;
有人说他“专”,因为他17年来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被同事称作“定海神针”。
他就是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广元日报一版校对老师唐华山。
最近唐华山入选成为“全省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推荐人,当听到记者要采访他时,生性坦诚的他直言:“老都老了,不在乎这些名利,再说我也只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咬文嚼字”17年
掌握校对工作“发言权”
每当夜阑人静,万家灯火俱消时,万缘传媒中心17楼广元日报编采部却是灯火通明,编、排、校等岗位的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唐老师,今天要等稿,可能又要半夜去了哦。”“好,那我先把其它稿子校对了。”这样的对话,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唐华山在桌前坐下来,打开台灯,开始专注地看已上到一版的稿件,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等待。
1996年,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的唐华山进入了广元日报社,干过行政管理等多项工作,最后,他选择了当校对。校对工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为他人做嫁衣”——稿件得奖,见不到校对名字;稿件出错,校对却要一起受罚。这些年里,唐华山并非没有机会调到更轻松的部门去,但他却在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岗位上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17年,从一个小伙子熬成了满头白发的老汉,由于长期从事校对工作,视力也从1.5熬成了0.6。
与报纸的其它版比,一版的政治性、政策性更强。每晚,唐华山就在台灯下反复推敲稿件中的每一句话,有时为弄准一个字、一个人名都要花费数十分钟,桌上的材料、书籍大多数都被他翻毛了边,里面还有各种密密麻麻的批注,“校对工作不仅仅是找几个错别字,还要有对稿件、版面的掌控能力,实则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
十几年的“咬文嚼字”工作,唐华山把自己练成了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了解,从党的政策到市井琐事都了然于胸的大杂家,在他看来,“这些东西既增长知识,又能拓宽视野,对做好校对工作大有益处,工作起来也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发言权。”
“校异同”更“校是非”
练成报纸头版“定海神针”
2010年广元日报社迎来一件大事——广元晚报正式创刊。社领导决定从日报调几名精兵强将去支持晚报,唐华山就在名单中。时政要闻部主任赖琴芳急得立马去找社长:“要是把唐老师调走了,我这个要闻部主任也不干了,他可是我们部门的‘定海神针\’!”后来,唐华山留在了日报,继续校对头版,同时“定海神针”的名号也在报社传了开来。
要成为党报一版的“定海神针”,不下点苦功夫、没有过硬的本领根本做不到。“校对就是‘哨兵\’,要在印刷前努力把所有差错‘消灭掉\’”。校对的这一工作性质让唐华山常常感到有压力,“我们不仅要‘校异同\’,更要会‘校是非\’。”
“‘校是非\’也是帮助编辑把好文字关、政治关的重要一环。”唐华山认为,“校异同”容易,只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就可以做到全部或绝大部分消灭校样上的差错;而“校是非”却不一样,因为它需要校对人员博学多识和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及鉴别能力。
17年来,本着对每一个字负责的态度,唐华山在一版校对岗位上避免了很多差错见报,成为一版名符其实的“定海神针”!
忙成“旋转的陀螺”
演绎别样的“59岁现象”
今年已57岁的唐华山,他很多同年龄段的朋友们早就退居二线或在家颐养天年了,而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校对、纪检组成员和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让他马不停蹄。
“唐老师,这么早又来了?”“习惯了,还有好多事没做完。”8月30日早上,遇到同事打招呼,唐华山礼貌回应后,又坐到了办公桌前忙起来。前一晚校稿到凌晨两点多,现在为了精神劲足一点,他泡了一杯浓茶。这几年,除了晚上校稿,唐华山白天几乎也全待在了办公室。
2014年报社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换届,唐华山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手下带着四个从没干过党建工作而且经常在外采访的“兵”。唐华山将“较真劲”也带到党建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支委带头做在前、行在前、学在前,班子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显著增强。三年时间里,支部共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志愿服务”等各项组织活动近200次,支部也因出色的工作成绩多次受到市上和报社机关党委的表扬,唐华山被评为了全市优秀党组织书记。
用“旋转的陀螺”来形容唐华山这几年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作为报社的“校对王”,他倾囊相授,年轻一辈的校对总能很快上岗独挡一面;作为纪检组成员,他仔细核查群众反映的每一个细节;作为运动骨干,他积极参加宣传系统的每一次活动……
“当听到读者说《广元日报》办得好,当得到同事们的认同时,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和快乐!”岁月让白发慢慢生长,也让他脸上的纹路更有微笑的痕迹。
新闻推荐
邹自景在生态有机鱼首届烹饪培训班成果展上强调培育有机鱼特色餐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兰宜谦)山葵清酱鱼、青椒红尾翘壳、养生鱼丸汤……一道道极具广元餐饮特色的河鲜菜品端上餐桌,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9月19日,广元市“两湖”(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有机鱼首届烹饪培...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