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当贫困户”
特约记者杜华赋
前几天,听说花园村人脱贫致富的事拍成了微电影,贫困户严映富是微电影中的主人公之一,这让我很高兴。我不由想起了一年前采访严映富的情景
……
在利州区荣山镇花园村,村里人常常议论着严映富“不当贫困户”的事。初秋的一天下午,我慕名前去采访严映富。
来到严映富的家门口时,邻居告诉我:“老严一大早就去周围的乡镇上去收废品了。”热心的邻居知道我的来意后,马上联系了严映富。严映富回答说,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在和邻居闲谈时,他们告诉我:孤身一人且身体有病的严映富,原来大部分时间在安徽、山西等地打工,家乡开展脱贫攻坚后就选择回乡发展。
“他成天都在忙,不在地里就在山上,一有空还到附近乡镇上去收废品,没看他闲着。”邻居们说。
2015年初,花园村在***中被确定为贫困村。村里在精准确定贫困户时,年过半百的二组村民严映富,因身体多病,又是“五保户”,村“两委”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严映富为“贫困户”。当村干部征求严映富的意见,他却说:“我能评上就评,还有更困难的,我就让出来,我不当贫困户。”
严映富说得自然、轻松,但这个话题却很沉重。由于贫困户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许多地方评定贫困户时搞得乱七八糟,一些人绞尽脑汁想当贫困户。而严映富一个普通农民,竟有如此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和邻居们谈得正起劲时,严映富回来了。
严映富,高高的个子却显得有些清瘦,一双大手黑黢黢的,布满了伤疤。尽管眼下生活有些艰辛,但他始终面带微笑,对明天充满希望。
他告诉记者:看见家家户户都在搞养殖业,我就购买了小型孵化器,孵小鸡卖给乡亲们饲养。因为孵化小鸡是季节性的,空闲时,我一面把庄稼种好,保障生活需要;一面起早摸黑到附近的乡镇去收废品,增加一些收入。此外,我还要做一件事——收购杜仲。别人收购杜仲是送货上门,我是自己上门去找货源,就是为了赚取微薄的差价。
听了严映富的讲述,记者给严映富算一笔小账:别人送杜仲上门,每斤为1.2元;自己到别人山上去收割杜仲,每斤为1元。为了这每斤2毛钱的利润,严映富选择了后者。收购杜仲的时节,他每天麻麻亮就出发,夜幕降临才回家,足迹跑遍了方圆二十三里山林,最多时一天要收割400—500斤,还要自己用三轮车运回来,再进行晾晒。所以,他的用双手是黑黢黢的,布满了伤疤。
严映富就这样不等不靠,自食其力,一件一事地做,一分一毛地挣。他说:“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天经地义。我还要再努把力,争取早日脱贫。”
严映富说这些话时,始终面带微笑,他相信明天会更好。
如今回忆起这些事,心里仍然被感动着,真的想去看看这部微电影……
新闻推荐
已建成的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鸟瞰图。张玉伟摄图为即将交付使用的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钟卫东摄本报记者张敏“山高摔死鸡,有马不能骑,滩大不养鱼,有病不能医,地...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