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垭唢呐:独具风格的民间艺术

广元日报 2020-10-17 00:45 大字

王光民郑植泽本报记者朱斗峰

唢呐,原名苏奈尔,音质纯朴,或高亢如歌,诙谐打趣,如泣如诉,极富穿透力和感染力成为了它的代名词,唢呐原为达官显贵、富家豪绅所独据,后与川剧锣鼓、胡琴合乐,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艺术。

10月15日,剑阁县木马镇共同村居民点的院子里十分热闹,走近一看,原来是木马镇柏垭唢呐表演队正在进行表演,老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前来驻足观看,而在这其中的就有柏垭唢呐的第7代传人郭森荣。

郭森荣是本地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他便爱上了唢呐。在学习的坎坷道路上,走过了近五十余年的风雨,现在已然成为了老师傅。在如今这个年代,唢呐成为了婚丧嫁娶必备的氛围烘托的重要工具。

“我父亲是第六代,他吹唢呐,一直吹得好,都是勤学苦练练出来的,以后要继续把这些给儿子、孙子传承下去,外面人喜欢学的,我都愿意教下去。”郭森荣说。

“这个手指一直不动……”眼前这位正在学习的人正是木马镇柏垭唢呐的第八代传人郭小勇,由于第七代传人正是他的父亲郭森荣,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他可以认真学好唢呐,不懂的地方,都会向父亲提出,父亲也会仔细教导他。

“我是木马镇柏垭唢呐第八代传承人,我希望把老一辈的唢呐文化精髓传承下去,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第八代传承人郭小勇说。

木马镇柏垭唢呐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经过一代一代传承,见证了每个时期的经济、文化、民生等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作为柏垭唢呐的传人,为了让老百姓能够了解唢呐文化,他经常下乡演出。

“我已经吹唢呐50多年了,经常下乡演出,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马镇柏垭唢呐,希望能发扬光大,使唢呐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郭森荣说。

据了解,唢呐俗称“撒喇子”、“哩儿喇”、“喇叭”等,音质纯朴,或高亢如歌,或诙谐打趣,或如泣如诉,极富穿透力和感染力,是一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2016年,柏垭唢呐被列为第二批“剑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柏垭唢呐被列入第五批“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双节”接待游客69.7万人次

本报讯(周芳媛王敦可)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剑阁县积极推进景区有序开放,推出全国首个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剑门非遗季...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