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在大山深处的工会力量
扶贫干部正在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杨威王兴本报记者朱斗峰文/图
初夏季节,百花齐放。6月20日,走进剑阁县柘坝乡小仓村,只见山峰翠叠,一座座漂亮的民居星罗棋布,光溜溜的水泥路通组入户;生机勃勃的种养业更具看点,熟透了的小麦随风翻滚,300亩柑橘园长势正旺,500头规模的养猪场内猪肥体壮,村里家家种海椒,户户饲养小家禽……小仓村的贫困群众正昂首阔步在致富奔康的路上,圆就新的梦想。
小仓村凤凰涅槃、羽化蝶变的背后,倾注了剑阁县总工会帮扶干部的无私奉献情怀,洒满了他们辛勤的汗水。
打好“组合拳”啃下“硬骨头”
出门不走泥巴路,开车运货无障碍,这是村民们多年来共同朝思暮想的事。驻村第一书记郑朝中带领队员以村为家,立足村情,把握关键,瞄准公路搞规划,编织通组入户交通网。想尽办法得到了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项目资金50余万元,耗时一年,畅通全村通组公路。村民们说,如今出门走路不沾泥,家禽蔬菜运起来也很方便,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基础设施全面改造让小仓村村民全部实现了‘四通’,贫困群众家家户户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个人的思想也起了变化,立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剑阁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母安彦感慨。
一组村民梁朝财老人对小仓村的变化怀感触更深:“党的扶贫政策好啊!连哑巴都在打着手势夸奖帮扶干部,他们是村民的靠山,平时谁家有了办不成的事,只要找到他们,他们千方百计都要帮你办好,逢年过节又是送米又是送油,冬天还送棉被,有他们住在村里,我们心里踏实,这日子真的是越过越舒心”。
立下“愚公志”重塑产业“生态圈”
大打“产业牌”,念好“养殖经”。六畜兴旺一直是农村群众固有的愿望,家家牛羊满山跑,户户圈中猪儿肥,小仓村具备了这方面的先天条件,立足地广林大,气候适中,剩余劳动力多等优势,帮扶干部们一头扎进市场,研判各类产业,最终从外地引进生猪养殖大户,投资数十万元,建成年出栏500头生猪养殖场,开启了小仓村从传统养殖到集中养殖、从零星养殖到规模养殖的升级模式。2018年,生猪养殖场传出捷报,一次性出栏生猪200头,实现产值50余万元;2019年,养殖场出栏300头,创产值70余万元,贫困群众年度户平增收200元,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同时念好“种植经”。先后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到位,发展中药材120亩、海椒连片种植80亩、微田园种植8亩,在村内5组建成300亩柑橘园,创建了小仓村有史以来第一个从无到有、规模最大的连山成片种植园地。近三年来,仅新型种养业使该村户均实现增收达到2500余元,标志着小仓村的种养业已正式迈上了龙头引领、群众跟进、致富奔康的新航程。
想着“责任书”强化“扶智又扶志”
几年来,剑阁县总工会共投入资金12.7万元,分别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小仓村240余人次进行了为期45天的家政服务、农村实用技术、农村机电、种养殖等技术免费培训,培训班成了贫困户及驻村干部的“充电室”“加油站”,也成为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带领群众治穷治愚的大舞台。
四组村民何翠萍家因残致贫,以前靠外出打工维持家计,2018年,何翠萍与老公共同返乡从事养殖业,从最熟悉最拿手的生猪、小家禽起步兴家,通过参加培训还圆了她的致富梦。近年来,她每年养猪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养鸡稳收1万多元,再加上其它农产业收入,每年收入都保持在10多万元以上。2018年,何翠萍一家彻底告别了贫困,昂首走上了致富奔康路,成为村里人见人夸的致富能手。
新闻推荐
近年来,白龙镇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多项措施使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