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柏垭乡党委从严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发展进入快车道 挺起腰板严责扑下身子干事

广元日报 2020-04-18 00:42 大字

李臣勇本报记者崔华忠

四年间,高质量实施137个项目,信访量却逐年降低,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四年间,分别筹备和承办国家、省、市、县的现场会议,连续通过国务院督查、省级验收、省第三方评估、省专项督查和省级行业验收;目标考核连续3年名列全县第一名;乡党委班子连续3年被县委评为“好班子”。这样的成绩,是如何与一个曾经连年信访居高不下、资源禀赋不强的偏远乡划上等号的?

白墙青瓦的新民居,微风中轻摇的麦浪,田间劳作的村民,好一幅生机蓬勃的新农村画卷。13日,阳光和煦,群山吐翠,记者走进剑阁县柏垭乡一探究竟。在井泉村,曾全程参与贫困村退出的原村党支部书记郭安生快人快语:“乡党委班子自身正、作风实、干劲足,老百姓很服气。”

极度贫穷的井泉村在柏垭乡颇有“名气”。郭安生在井泉村当了12年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记忆中,最近几年是最辛苦的。尤其是2017年,村里开展易地搬迁建立集中安置点,他带领村干部给群众做思想工作,落实搬迁计划,经常通宵作战,一年间头发白了一大半。

“乡上的干部比我们还辛苦,我没有理由不拼命。”郭安生说,这几年,为了村里脱贫,乡干部轮流扎根村上,制定安置点规划,把控建设质量,发展主导产业,一直冲在最前面。群众看在眼里,将乡干部的表现编成顺口溜——“早晚7点半,中午吃泡面;晚上不休息,周末接着干”,在当地流传。

“党风带民风,干部带群众,是我们完成艰巨脱贫任务的重要保障。”在柏垭乡党委负责人看来,基层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就是要用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的举措,让党员干部有正气,让群众感到服气。

公生明,廉生威。一段路沿石因线形不规范返工两次,比设计标准窄了3厘米的村道重新施工,挖出裸埋的雨污管网再次铺设……这些“硬核”措施的背后,是乡党委“挺得起腰板才能说得起硬话”的原则坚守。脱贫项目多,贪腐风险高,该乡规定,党委成员不准插手工程项目,不准亲属参与项目建设,更不准打着领导旗号强揽工程;所有项目,乡党委都要预先研究风险点;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前,首先签订廉政合同。

正是这些“硬杠杠”规定,严明了纪律,整肃了风气。在柏垭乡,党委“一班人”挺得起腰板、放得开手脚,党员干部守得住底线、站得到前列。2016年,柏垭乡发生洪灾,程山村二组水库危在旦夕。村主任张宝林一个猛子扎下水,清理涵管水道口的垃圾,却不幸卷入近60米的涵洞水道中,顺水冲出时,浑身伤痕累累、昏迷不醒。面对记者,他说:“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我还会跳下去。”

78岁的贫困户赵玉林右腿残疾,妻子右臂截肢、右眼失明,生活艰难。然而,赵玉林并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力所能及发展种养殖业,每年仅种植中药材一项就增收万余元,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奋进奖。他说:“在乡党委的带领下,干部群众都在为脱贫攒劲,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也没有理由坐等政府扶持。”

在程山村肉牛养殖基地,返乡创业青年王清树说:“党委政府帮我协调土地、资金,还在疫情期间帮助解决产品滞销困难。我要做的,就是多帮助贫困户就业,带动全乡肉牛产业发展。”

党风正,民风淳。干部背着复印机到群众家中办事,成立专班为308户贫困户外出务工办理健康证明,23天建起标准化养牛场……柏垭乡正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动力,快速驶入高质量脱贫的快车道。

新闻推荐

孙天秀:不等不靠,勤劳奋进脱贫致富

赵毅本报记者朱斗峰过去,贫困户或因家庭负担过重,或因缺乏劳动力,或因突生疾病而致贫。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尤其是在脱贫攻坚...

剑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剑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