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意义
剑阁县柏垭小学蒲元坤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是一种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实践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知规律。在小学阶段,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实践活动主要分成“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两个阶段。“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共同特点是联系生活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因此,综合实践课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建议:
教会学生学会实践应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基础教育改革与应试教育的冲突在于理念的冲突。实际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亦在注重给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很可惜,这些“实践运用”行为仅限于课堂认读、凭空习作。许多课堂依据教材讲教材,据囿于课本灌输文本知识。而很多知识是感性诠释,倡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死记硬背。但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是表相理解,认识是不彻底、不全面的。新理念要求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强调综合应用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知更行。他要求我们“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作为教者,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运用新理念,就应做到变单纯的教学知识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变“传道、授业、解惑”观为平等、民主、共同发展观。具体做到实际教学中,应在研究、分析教材时多考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实践活动。
如模拟现实生活与叙事相结合的课堂情景剧,分享自己经历过的快乐或铭心的故事会,社会实践调查等。
知行统一,协调发展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必须把理性知识与感性操作有机地结合,在动脑、动手参与实践中得到对知识的真切体验,才能使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使知识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种发展过程笔者用以下图示理解:
如果教学单纯传授知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应用实践脱离,则是知识的单线发展,不能“升华”到实践能力(表达、沟通、理解、公文应用能力等),“全面发展”则有缺陷,那么教育出的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也只落得“未料高分是野夫”的感慨,久而形成“知识无用论”意识观念。因此,把教学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于学、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学有所用,用则能创新”的新型人才的发展。
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实践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以致用”,用则要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真正的创新即通过实践或体验活动才有所创造与发展,体验是身心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是开启学生悟性的最后途径。《教育观念的革命》一书的作者认为:“学会做人,需要体验,学会生活,需要体验,学会阅读,需要体验,学会作文,需要体验。”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就有“玩中学,学中玩”这一观念,“玩”就是“玩”实践,实践出真知,出新的科学,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冥思苦想习题的变化多样创新,那是形式上的花样变化。把知识融入社会实践,为社会生活服务,才能体现知识的运用价值,把学科知识推向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教学才是务实教学,才是真正意义的更新观念。只有学和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才能培养出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概言之,辩证取舍传统教学经验同时,花大力气研究新课改是教师的长期课题,实践活动不是一门独立的科目让我们去教,而是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接受并融入我们的所有教学,才能更具体地实践新课改,落实新课程。
新闻推荐
剑阁县羊岭镇玉鹤龄页岩机砖厂 “剑阁县羊岭镇石城砖瓦用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示
基本情况:建设地点为剑阁县羊岭镇石城一带。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5°44′37″,北纬31°46′43″。项目总投资200万元。项目矿...
剑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剑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