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也疯狂 销售5000余万元 签约超1亿元 覆盖人群1.9亿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圆满闭幕

成都商报 2019-10-23 00:44 大字

成都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新西兰毛利传统编织物现场制作非遗节剑阁县展区艺人制作淮阳泥泥狗现场刺绣茶画展演

10月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落下帷幕。6天的非遗狂欢,共吸引570余万人次现场参与活动,线上覆盖人群1.9亿人次,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

据主办方的最新统计数据,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本届非遗节在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开展了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互动体验和社区实践等各类活动830余场。来自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上演了一场有颜值、有价值、有力量、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化盛会。

非遗节搭台

成都联通世界

美国夏威夷呼啦舞、斐济传统民族歌舞……非遗节期间,国际展演活动聚集了来自21个国家的64支演出队伍,为游客和群众带来充满国际范儿的非遗展演。

非遗节不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展示平台,更是对话与交流平台。国际论坛吸引了64个国家的120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商讨非遗热点话题。除了“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高端国际论坛外,非遗节国际论坛首度开设平行论坛,就非遗在城市社区的传承、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非遗动漫化的探索与应用等话题展开研讨,专业性与贴近性的话题吸引不少“自来水”团队和个人参会。

汇聚了36个国家近90个非遗项目的国际传统手工艺展,凸显交流与互鉴,首次以“展中展”的方式,通过《新山海经》展览,展出了11名成都非遗传承人和8名法国手工艺者联手创作的“混血”非遗产品。

而毗邻国际传统手工艺展的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活动,第一次让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个民族的89件民族乐器齐聚一堂,通过现场表演、核心部件制作和体验,让散落四方的中国民族乐器同台对话,吸引了不少国外嘉宾现场体验与交流。

一门之外,来自四川16个市(州)、县(区)的200余盆经典川派盆景,彰显中华传统艺术意蕴精髓。而崇州分会场的竹编国际竞技场上,来自巴基斯坦、波兰、法国、厄瓜多尔、印度等国的竹编手工艺人齐聚一堂。

丹麦龙蛋剪纸与中国山东高密剪纸交相辉映,川剧高腔与苏格兰风笛同台演出,中外非遗保护专家、从业者共话非遗……在非遗节遇见世界,非遗节搭台,成都正成为展现世界非遗文化的“聚焦点”。

助力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 展现非遗力量

紧扣国家战略,本届非遗节关注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首度举办“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

四川凉山依托文旅部支持的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带动300名彝族绣娘就业增收2000~4000元;安徽实施“四扶一加强”文化扶贫计划,以故宫博物院驻安徽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为契机,支持重点非遗项目开展文创研发和生产,带动近12万贫困户解决就业;成都市蒲江明月村以非遗为媒,打造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集群和文化创客聚落,2018年全村接待游客23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08亿元……在非遗节上,来自全国各地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和创新路径,让非遗从“被保护”走向现代新生,展现出文化的力量。

推动成果转化 激发非遗“创造力”

6天5510万元——这是非遗节首度举办的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交出的答卷。

不同于以往以实物为主的非遗展览,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聚焦非遗符号的授权和转化,邀请53家IP版权方参展,拿出300多个IP授权元素展出洽谈,通过“时代共振、传统共生、合作共创和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四大主题展区,展现非遗跨界的成果,吸引了网易、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众多业界大咖关注。

展览配套的“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论坛”,开创性地将“非遗作品授权”这一前瞻性探索落到实处,对非遗授权价值链进行清晰地阐述和界定,对推动无形文化遗产授权、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提供了范本。

经过6天的洽谈与对接,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最终成功对接项目80余个,洽谈签约金额达到5510万元。而整个非遗节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额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有效激发了非遗的“创造力”与“市场力”。

以非遗之旅为载体推进文旅融合,是成都和非遗节激发非遗创造力的又一项探索。非遗节期间,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成都市正式发布10条“非遗之旅”线路和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非遗节期间,约有50万人次参与了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活动,有效带动了非遗项目产品销售、合作研发和周边乡村旅游经济。

全域掀热潮 非遗节覆盖人群过亿

武侯分会场展现曲艺、彭州分会场主打川剧、水井坊分会场推出沉浸式戏剧……非遗节期间,28个主题分会场的活动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结合自身特色,展现非遗的特色之美。

非遗节是一场文化的盛会,更是一个人民的节日。非遗节主会场的留言板,成为游客和市民对非遗节的点赞台。“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一位市民在留言板上写道。据统计,非遗节期间,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共有70万人次观众入场参观,28个分会场吸引了350万人次观众参与,社区实践及配套活动共有150万人次参加,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其中,以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引领的新浪微博非遗节相关话题点击量1.6亿人次,一直播、抖音、封面、看度等直播平台在线观看人数超3000万人次。

本届非遗节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力,助力非遗节实现多媒体立体传播。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等在内100余家中外媒体500余人次参与宣传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单条新闻报道,《人民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2日中午12:00,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发布新闻报道5000余篇(次);境外(涉外)媒体报道500余篇(次)。

品牌化运作非遗节 未来将建“章程”

非遗节闭幕,文化交流不会停止。丹麦的龙蛋剪纸将从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搬家”到金沙遗址博物馆,从10月27日开始,继续中外文化的对话。

参加国际手工艺展的国外手工艺者异口同声要求,下一届非遗节继续参会。《新山海经》展览中,中外艺术家联手创作的形式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成都和法国两地的三场展览已经提上议程。

第七届非遗节成都执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后第八届非遗节将启动筹备工作,2021年将再与大家见面。“我们将总结这届非遗节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国际化专业化,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度,不断创新办出特色,争取下一届更精彩。”

与此同时,非遗节的相关章程也已经在路上。“非遗节已经举办了七届,形成了自己的办节机制和操作模式。下一步,我们将设置专门课题,制定非遗节章程,助力非遗节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化打造。”

而非遗节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的打造也将迈入新征程。“下一步,我们将以非遗为基础和IP,丰富非遗元素,引进更多非遗商家和机构,组织更多非遗活动。让非遗博览园在非遗节的热闹持续在日常。”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摄影 王勤 陶轲 王效

新闻推荐

剑阁县行政审批局 对照党章党规找问题立行立改促实效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日,剑阁县行政审批局召开了领导班子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会上,该...

剑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剑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