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积淀着厚重的“武则天名人文化”(上)

广元日报 2019-08-24 00:52 大字

隔江相望的广元皇泽寺谢谦摄广元城市标志性建筑凤凰楼王振会摄武则天真容石刻像吴建云摄千佛崖大云洞谢谦摄天曌山梵天寺谢谦摄

朱东波朱福全

人们一提到广元,自然就会想到广元是女皇武则天的故乡。1300多年来,广元积淀着厚重的“武则天名人文化”。既有不少遗址遗迹,又有众多传奇故事,最有影响的是由“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演化成的“广元女儿节”,形成广元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广元的影响及其深远。

广元遗留不少“武则天名人文化”的遗址遗迹,如建筑摩崖石刻雕塑、山名地名和诗文题词,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积淀厚重。

建筑摩崖石刻塑像类遗址遗迹

武则天故宅利州都督府广元老城,面积虽然不大,但有两个衙门:一个是广元县衙,元朝称广元府,明清称广元县衙,坐落在政府街利州宾馆那一带,曾出土过广元府记碑;一个是武官衙门,唐宋时期的利州刺史、利州都督、昭武军节度使、利州府衙门,坐落在市场街、新华街之间的温州商城、电影院和蜀门市场那一带。

武士彟受唐高祖李渊的任命,担任利州刺史,一家人就居住在武官衙门这个地方。武则天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生活了7年左右。当时的武官衙门,坐北朝南,高墙环绕,院内房屋林立,大门两边排列着石马、石狮、石虎、石象,彰显都督府的威武气派,让世人深感其威严和神秘。衙门东边有练兵场,东山脚下有大水池,东山北面的营盘梁和金玉山是屯兵的地方。

广元县志记载:“武后故宅,在县北。”古时候的利州城长期维持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武官衙门正好在利州古城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武官衙门、练兵场、大水池等旧址已不复存在。

武则天祀庙皇泽寺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在建立武周政权后,施脂粉钱扩建了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另有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民间遂给她建庙命名“皇泽”,祈望她“在天之灵”泽被乡梓,祀庙内专门修建了祭祀武则天的则天殿,则天殿内供奉着武则天的真容石刻像。

在宋代,皇泽寺被命名为“金轮皇帝庙”,南宋改为“顺圣皇后庙”,后来又复名“皇泽寺”。可以说,皇泽寺是我国唯一一座祭祀武则天的寺庙。

皇泽寺“武后真容殿”或“则天圣后殿”皇泽寺与一般“民办”的寺庙不同,是由女皇武则天御敕建造的“官办”寺庙。这座寺庙内没有大雄宝殿,则天殿就是皇泽寺的主殿。宋人《九域志》记载:“皇泽寺,有唐武后真容殿。”则天殿正中,端坐着一尊国内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这尊真容石刻像高1.8米,由整块沙岩雕成。这是武则天晚年之像,虽俨然佛家装束,却颇具人神兼备之气。这尊真容石刻造像,有两个特点:一是石像神态,表现出登基以后的持重安祥;二是石像作比丘尼装扮,表明女皇武则天信奉佛教。然而,这尊真容石刻像却遭受过两次厄运:第一次是清朝乾隆年间,广元县令张赓谟在《不仆武曌石像说》文中描述,他陪友人游皇泽寺,发现武曌石像被推倒弃之于偏殿之外乱草丛中;第二次是民国时期,武则天真容石刻像又遭劫难,被人从则天殿香案前推倒地下,头身分离。

后蜀广政碑皇泽寺则天殿内存列的后蜀广政碑,值得关注的有六方面内容:碑文记载了重修皇泽寺的具体时间为后蜀广政二十二年,距离武后去世25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广政碑是由当时的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虔所立。李奉虔先担任昭武军都监,时逢嘉陵江水暴涨,淹没了部分利州城,李奉虔率众开渠20余处,引水入江,利州城内民众受其利,被后蜀皇帝孟昶升为昭武军节度使;撰写和刊刻碑文的人对武则天备至尊崇。碑文凡遇“天后”或“后”字必抬头顶格,遇敬语则空3格,表明撰写和刊刻碑文的人十分推崇和敬佩武则天;五代十国时期的利州人奉武则天为神。在皇泽寺竖立“武后真容”石刻像,以神供奉。这不是一般的民间祀奉,而是官民共奉。一遇灾事,“军民祈祷于天后之庙者,无不响应。”祈求武后赐福,逐步发展成为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用武则天的名字来命名地名。广政碑背面铭文提到一个以武皇谥号“则天大顺皇帝”为地名的“则天坝”。可见,五代十国时期的利州人对武后是多么崇敬、多么钦佩;“广政碑”佐证了武则天出生于广元。郭沫若考证广政碑,推断其碑中缺损3字为“州始生”,于是那句话便成为“贞观时,父士彟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斩钉截铁地断定武则天生于广元。

皇泽寺内“二圣殿”宋朝著名的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记载,皇泽寺有“唐高宗、则天真容”,皇泽寺二圣殿即据此恢复。皇泽寺大门内正中是“二圣殿”,供奉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两侧选择了高宗、武周朝时期9位著名大臣作为陪侍,分别是李绩、李义府、魏元忠、李昭德、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来俊臣、上官婉儿。

麟德元年后,每次上朝议事,唐高宗皇帝坐于东间,武则天皇后坐于西间,“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朝廷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武则天卓越的政治才能。

武氏家庙皇泽寺内南侧有一个小院落,就是武氏家庙。自建有武氏家庙,这里香火旺盛,四周的廊墙都挂满了祈福的红带。

武氏家庙塑有武则天全家像。正中是武士彟及后妻杨夫人,右侧是武士彟与原配相里氏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左侧是武士彟与夫人杨氏所生的3个女儿——长女名顺,次女名约(武则天)和小女儿。

写心经洞写心经洞在嘉陵江边,修建宝成铁路填路基时,将写心经洞填埋了。宝成铁路改道后,扩建皇泽寺,基建过程中发现写心经洞,因位置较低,需沿梯坎下行。

写心经洞内的造像分布在巨石三面,共计19龛。东面主要雕刻经幢和六道轮回的内容;西面造像为三世佛以及释迦、多宝佛,三世佛左侧的菩萨面目清秀,巨石边上有石梯登顶;南面12号、13号洞窟为武则天的父母武士彟夫妇开凿,时间为贞观二年,两窟左壁有碑记,左窟存有武士彟夫妇礼佛图一组,弥足珍贵。

千佛崖大云洞和大云寺千佛崖与武则天有关的主要有大云洞和大云寺。

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像。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将唐高宗、武则天以佛像形式供奉。

千佛崖南面还有大云寺,创建于北魏晚期,初名柏堂寺,武则天称帝后改作大云寺,现存佛殿为清乾隆十九年广元县令张赓谟捐资修建,廊檐柱下有石狮一对。

山名地名类遗址遗迹

黑龙潭嘉陵江水绕着广元老城滔滔流淌,河道在皇泽寺前呈现出一个河湾,拱卫着广元老城。人们到皇泽寺烧香拜佛,最方便就是从河湾这里坐船过江。这里江面宽阔,流水平缓,酷似一个大大的深水潭。这里本来是宽宽的嘉陵江面,为何被称为“黑龙潭”呢?

“黑龙潭”地名与嘉陵江河道形状、水的颜色有关。此处江面有300多米宽,枯水季节,这一段江面非常平静,水又深,水的颜色还呈现出绿油油的状态,传说这里是乌龙藏身的地方。利州人故将这段嘉陵江面称之为“黑龙潭”。

更为重要的是“黑龙潭”与武则天母亲江潭感孕有关。《蜀志》记载:“则天父士彟泊舟江潭,后母感龙交,娠后。”《名胜记》记载:广元“县之南有黑龙潭,盖后母感溉龙而孕也。”由此,“黑龙潭”、“利州江潭”、“感孕金轮所”之名流传至今。

凤凰山广元老城凤凰山,俗名“东山”,又名“宝峰山”,高出城区60米。清朝《四川通志》说,广元凤凰山“因盘旋起伏势若凤凰翱翔得名。”站在皇泽大桥西边观看,以凤凰山顶为中心的南北山脉,北至将军桥,南至平桥,整个凤凰山就像昂首展翅、欲飞九天的凤凰。

唐宋至明清时期,许多官宦名仕在这里辟建园林,山顶修建有宝峰亭,山麓和半山曾建有城隍庙、文庙、汉寿书院、会景亭、闲燕亭、绿净亭、耸翠亭、寻芳亭、桐轩、竹轩、柏轩、巽堂、山斋、儒富堂、靖共堂等古建筑群。历代名人到此呤诗写赋,留下不少诗词歌赋。建市后,市政府在山顶修建凤凰楼,为广元城市标志性建筑。凤头回望南方,象征武则天想念家乡。

乌龙山乌龙山俗称“西山”,又叫“乌奴山”、“乌龙包”,形状像盘踞着的一条巨龙。乌龙山与武则天颇有渊源,相传武则天母亲在嘉陵江黑龙潭遇乌龙感孕,后乌龙奔向西山,武士彟遂将龙腾的西山改为乌龙山。

西山周围有近十座山丘簇拥着主峰乌龙包,乌龙包临江峭壁如削,山顶宽敞空旷。站在乌龙包东望,三里开外便是遥相呼应的凤凰山,阳光下,妩媚的凤凰楼流光溢彩、分外妖娆。而隔在中间的嘉陵江穿城而过,利州江潭波光潋滟、风光旖旎。

莲花池莲花池坐落在东坝电子路北面莲花村。唐时,莲花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水源充足,村里有一个很大的池塘,里面栽种了不少莲花。每年盛夏,池塘里的莲花婀娜多姿,芳香四溢,色彩斑斓。

相传,武则天在利州生活那几年,在父母的陪同下,经常来莲花池赏莲。未开的莲花经武则天抚摸,就会迅速盛开,呈现出金灿灿的颜色。更为神奇的是,武则天在利州那几年,每年的金莲花盛开得特别茂盛,武则天随父母离开利州,金莲花全部凋谢再未盛开。

人们为纪念武则天,把这个古老的村落叫莲花池,还在莲花池旁修建了文昌庙,雕塑了金莲花,莲花池地名流传至今。

则天坝和则天乡则天坝和则天乡都是用武则天的名字命名的地名,以示纪念。

则天坝,就是现在的广元火车站那一带。出土的南宋宝庆三年买地劵石刻一方,上刻有“白沙里则天坝”,这是一处以武则天的名字命名的良田。“文革”破“四旧”,将“则天坝”更名为“上西坝”。

则天乡包括则天坝、南河、嘉陵、东坝四大片区,60多平方公里。隋唐时这里设绵谷镇,宋、元、明、清时改为“则天乡”。如今这四大片区都发展成为城区,并设立了嘉陵、东坝、南河、上西4个街道办事处。

望云铺望云铺原名“华阳”驿,秦汉古驿,位于朝天区沙河镇望云村,距利州城20公里。

相传唐朝星相大师袁天罡,由陇入蜀,歇宿华阳驿。第二天凌晨,袁天罡早起,见红日初吐,朝霞似锦,快步到沙河金鳌岭登高望远,细心观察,望见利州城上空瑞气缭绕,有“王气”之象,判定利州城中定有贵人。果然,利州城诞生了武则天,后来又当了女皇帝,应验了袁天罡观察的天象。人们为纪念袁天罡当年“望云观天象”之事,遂将华阳驿更名为望云铺,望云铺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白朝御药种植地1000多年来,因交通不便,地处利州白朝乡的御药种植地隐藏深山,鲜为人知。

据《唐书》记载,显庆末年,唐高宗李治患风眩头痛,目不能视,难以操持朝中政务。皇后武则天召集朝中医务重臣商议献策,认为大叶麻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熟悉利州的医务大臣介绍,利州南北气候相兼,生长在千米高山上的大叶麻柳树皮药性最好。朝廷同意在黄蛟山下选择山谷溪流地带,开辟御药种植地,选派医务大臣亲临现场,实地指导种植和采集中药材,派皇室护卫军守护御药种植地。

白朝御药种植地生产的药材,对于延缓唐高宗病情起了很好的作用。23年间,白朝源源不断地采集和送去大叶麻柳树皮等中药材。唐高宗身体一直不好,在位35年,白朝大叶麻柳树皮功不可没。

如今,白朝乡有一条至黄蛟山下的山谷溪流,清晰可见人为铺设的古石梯路,一直铺设至山脚。溪流旁边生长着有规律性的落叶灌木大叶麻柳树,一丈一株,均匀而对称,粗而茂密,成为一道壮观的景色。

天曌山天曌山距市城区15公里,是嘉陵江、白龙江交汇的河谷走廊地带隆起的一座高山,海拔1100-1700米,森林面积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典型的城郊型森林公园。这座山融入了武则天不少历史文化,是广元建市后打造的一座“武则天名人文化”山。天曌山原名“天台山”,因全国重名甚多,为避免混淆,根据武则天小时候曾随父母拜山求佛的传说,借用女皇武则天名号“曌”,将“天台山”更名为“天曌山”。

这是一座宗教文化十分发达的佛教、道教名山,主要寺庙有西禅寺、佛光寺、梵天寺,道观有艮台观。景区分前山和后山,有大小景点百余处,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厚重,已建设成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诗文题词类遗址遗迹

唐代诗人李商隐《利州江潭作》李商隐随柳中郢由长安赴梓州作幕府,途经利州,想起武则天出生在这里,专门游览了利州江潭和皇泽寺,有感而发,写下了《利州江潭作》诗一首。这首诗,李商隐用典很多,意思隐晦,寓意深远,颇不易解。可以说,李商隐这首诗,是讴歌女皇武则天最早的诗歌,只是人们很难读懂这首诗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李商隐以诗描述武则天母亲江潭感孕之事,认为武则天做皇帝是上天安排的,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武则天一生的治国政绩是不容抹杀的,那些腐儒们想“销”也是枉然的;武则天治国有方,刚决果断,又会用人,及时更换不好的官吏,依靠勤政的官员把优良的政治散播宏远;武则天的治国政典,她的书籍、文章、文献等历史档案如同“贝”“绡”,是非常丰富和宝贵的;武则天的那套“治国路线”在晚唐时期已经断了线,惋惜未能继续贯彻执行。

李商隐写这首诗距离武则天逝世不到150年,这首诗成为郭沫若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

宋人确认利州为武则天诞生地古籍北宋元丰年间,王存《元丰九域志》附录《新定九域志·利州》记载:“皇泽寺,有唐武后真容殿,按武士彟为利州都督,生皇后与此。”

南宋王象之从嘉定年间酝酿,整整花了30年时间,定稿于绍定年间的《舆地纪胜·利州》记载:“天后梳洗楼,在州城西北渡江二里。大后故宅报恩寺在州城北一里。”

明朝广元县令陈鸿恩文《皇泽寺书事碑记》明熹宗天启三年,广元县令陈鸿恩撰写了《皇泽寺书事碑记》,记述了皇泽寺的具体位置、皇泽寺前的状况,以及皇泽寺的管护情况。重点讲述了游客惊叹皇泽寺的石刻、文墨遗迹,感到石刻脱落严重,需要加强管护。介绍了广元城周栽种了不少桑树和麻,施善者给皇泽寺的一块地被人侵占建房,高价置换回来,交皇泽寺僧侣看守。

陈鸿恩查阅了唐书、志书,得知武则天入宫的具体时间和年龄,查清楚了武士彟当时任利州都督,认定武后就是在此期间出生于利州的。修建皇泽寺,塑武则天石像,取则天乡地名,这都是为了祭祀武则天。

清朝广元县令张赓谟文《不仆武曌石像说》清朝乾隆年间,广元县令张赓谟积极倡导以农为本,兴水利、修堤坝、开水渠、奖农耕、植桑养蚕、轻税赋,体察民情,重修县志,造福于民,深受广元百姓爱戴。任职期间,他写了一篇评论记叙性文章《不仆武瞾石像说》。

张赓谟在文中记载,皇泽寺前有一棵桂花树,树龄较大,枝繁叶茂,开花时节,观看者甚多。有一年的中秋前一日,他陪友人游皇泽寺,询问寺内女尼,要观看武曌石像真容,那尼姑如实禀报:“石像已被某公打翻在地并弃之于偏殿之外乱草丛中了。”

张赓谟针对武则天石像被推倒这件事,发表了一段议论。他说三尺以上孩童都熟悉武则天,知道武则天出生于广元。武则天善于纳谏、爱惜人才、治乱有方,有才有智、政绩突出。凡来皇泽寺参观的迁客骚人都要朝拜武则天石像,以诗歌颂扬武则天,甚至流连忘返。皇泽寺要成为名胜景点,就应该把武则天石像竖立起来,不应该把武则天的石像推倒。

宋庆龄题词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受广元邀请,为皇泽寺专门题词。题词的内容是:“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这是对武则天最公正的评价。

郭沫若题词1963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受广元邀请,为皇泽寺则天殿撰写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郭沫若称赞武则天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郭沫若考古研究成果《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二十世纪60年代初,郭沫若通过考证,并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文中以唐代李商隐诗《利州江潭作》及题注“感孕金轮所”、“后蜀广政碑”、“武后真容石刻像”等作为主要依据,作出武则天生于广元的结论。

新闻推荐

川渝两地画家拦马墙景区绘胜景

盘根错节(国画)陈德洪作古道柏影(油画)程智勇作黛色参天(国画)杨俊作古道柏影(水彩)傅桉作古柏写意(水彩)马惠生作本报讯...

剑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剑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