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嬗变 富民强镇“拔穷根” 剑阁县龙源镇开展脱贫攻坚纪实
整治完成的山坪塘
村组道路管护
冬季猕猴桃管护督导
检查先化村居民点建设情况(资料图)
检查新安装的护栏
川白芷药材基地
标准化猕猴桃园区
11月15日,记者在剑阁县龙源镇采访时看到,一排排生态移民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银色的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一片片经果林铺满了山头……在这里,新阶段脱贫攻坚成果写在了山上,写在了田间,写在了人们的脸上……
“工程进展如何?目前有多少户准备装修了?还需要什么帮助?”在集镇附近的先化村生态移民工程点,镇党委书记雍松涛正在详细了解工程进度情况。“快了,就是一点扫尾工程和环境美化工作,我们正在加紧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郑启德回答道。其实在这个集中搬迁点,记者今年已是第二次到访了。半年前,这里刚开始平整场地,如今55户移民新居已经完工。
“先化村集中安置建设点有55户,其中贫困户38户,随迁户17户,是今年全县较大的居民点之一。”正在检查护栏质量的龙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昕告诉记者。
龙源镇位于剑阁县中部,全镇幅员面积87.3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以及1个社区,有4235户,16289人。全镇贫困户873户,2418人。有登云、青杆、青龙、兴泉4个贫困村。今年以来,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脱贫攻坚工作为总抓手,统揽全镇工作全局,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12345”脱贫攻坚思路,即:咬定“脱贫摘帽”这1个目标;把握“民居为先、产业为要”2个重点;落实“就医、就学、就业”3个保障;确保“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投入到位”4个到位;实现“贫困户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组织满意、干部满意”5个满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截至目前,该镇实现易地搬迁490户,1388人,修建安置点9个,完成危旧房改造232户。其中2018年脱贫退出贫困户224户,645人。已经发展猕猴桃3400亩,药材1200亩,大蒜1100亩,建设小庭院220户,共计320亩。完成道路硬化24.2公里。整治山坪塘26口,微水池4口,实施了16个村的饮水项目,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同时,高标准配套建设了3个村党群公共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卢博昝金容精准发力夯基固本惠民生
“我们本着以基础为重的脱贫攻坚思路,首先改善基础设施。这段路是今年上半年硬化的,1.7公里,通往先化村、宝泉村。”乘车行驶在去青杆村的乡村道路上,何昕指着下面的水泥路说道。据悉,该镇完成村、组道路硬化24.2公里,其中通村水泥路建设13.6公里,实施易地搬迁配套公路8.8公里,今年建设完成11个村的安全饮水项目以及14处的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和安全饮水等问题。
“我们注重政策落地落实,加强医疗保障工作力度,让贫困户享受一切扶持政策。”何昕说,“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享受了‘八免五补助’与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相衔接的医保扶持政策,患重大疾病的贫困户584人次,享受补助251万元。”
“教育扶贫非常重要,全镇无适龄入学儿童因贫辍学现象,贫困户家中的学生均享受了相应标准学费、生活费的资助以及就业帮扶。有333名学生享受到教育补助政策。同时争取‘唯品会’、‘天九项目’69人的贫困助学计划,争取四川科技基金会捐赠龙源育才学校净水器2台。”雍松涛向记者介绍道。
大力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创业,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加强外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在兴泉、青杆召开就业技能培训2场次。组织200人参加东西部协作扶贫招聘会,达成50人的就业意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技术的支持,通过基地建设,与观光休闲、文化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广泛开展产业技术培训,进行产业扶持,取得理想效果。
科学布局长短结合示范带动助民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产业是脱贫之基、强镇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龙源镇瞄准了“穷根”靶心。
近年来,龙源镇以产业为先长短结合,整合各种涉农资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全面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构建起“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新格局。重点发展猕猴桃、川白芷、大蒜等县乡重点种植产业以及剑门关土鸡、生猪、羊等养殖业,成立了22家种养殖合作社和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贫困户利益的精准联结。累计拨付产业扶贫资金1035.4万元。组织各村贫困户进行种养殖技术、农民实用技术、电商培训等2700人次。
该镇在巩固传统的种养殖业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园”的产业布局,按贫困村建园不少于300亩,非贫困村建园不少于200亩;村干部带头发展5亩,贫困户发展2亩的规划狠抓落实。通过个户种植、业主种植、专合社股份经营种植,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起垄、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坚持“协会(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记者同志,你们上半年来时看到的这片猕猴桃园区,现在已经全部完成配套建设,你看变化大吗?”业主洪治玉自豪地说道。眼前320亩高标准建设完成的猕猴桃园区,着实给记者一个惊喜。
“我们全镇发展了猕猴桃园区16个,共计3400亩,并套种药材1200亩、大蒜1100亩。形成了长短结合,果蔬、果药结合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副镇长唐兵说道。
“以前我们是靠天吃饭,一亩地一年只有300多块钱的收入。在镇上的鼓励和帮助下,今年家里的2亩地里种植了大蒜,每亩收入5000多块钱。”兴泉村贫困户陈天雄的脸上笑开了花,滔滔不绝地描述着种植大蒜带来的收益。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龙源镇党委、政府统筹“输血补养”与“造血增能”,激发内生动力,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部群众一起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从根本上引导和强化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观念。树立“我要脱贫光荣,要我脱贫可耻”的价值取向,鼓励群众勤俭持家、勤劳致富,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具体做到“五治”:治“惰”、治“懒”、治“脏”、治“赌”、治“愚”,克服“等、靠、要”思想。全镇共向贫困户发放“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强自立倡议书1000余份。
“听了兴泉村贫困户陈天雄的脱贫事迹介绍,我感受很多。同样是贫困户,陈天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困难的现状。我也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家的鸡喂好,争取早日脱贫。”红彤村村民唐述章信心满满地说。
谋民生福祉幸福生活大变样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们以‘民居为要、服务为优’制定了易地搬迁‘336’和危旧房改造\‘335’工作思路。即:严格按照早谋划,制定方案;早宣传,形成共识;早启动,全力推进;严格服从主导、严格按进度拨款、严格建新必须拆旧;以及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场平放线、统一按图施工、统一组织材料、统一质量监管、统一建房验收的易地搬迁工作方案。”何昕介绍道。
该镇实施了面对面宣传政策、面对面规划改造内容、面对面签订协议等措施,制定了建房户必须参与规划、必须参与改造建设、必须参与验收的制度,以及严把对象关、严把政策关、严把质量关、严把验收关、严把资料归档关的危旧房改造“335”工作方案,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的问题。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龙源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村10个,新建住房680户;易地搬迁490户1388人,建居民点9个。解决农村危旧房改造232户。其中在先化村建成了55户的全市最大易地搬迁安置点。该村还作为全市的蹲点调研村,承接了全市38个部门的蹲点调研。红彤村承办了全市安居扶贫现场会和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赢得一致好评。
正在先化村集中居民点种植花木的群众高兴地说:“几年前,我们这里山大沟深,道路泥泞,现在有这些干部给我们修建起了新房,还帮助我们致富,每月都有可观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该镇切实以“服务为优”抓好各项民生工程。投入120万元对青杆村村委会进行了新建,投入90万元对兴泉村村委会进行了改扩建,投入100万元对红彤村村委会进行了新建,投入60万元对宝泉村村委会进行了完善提升,投入60万元对登云村村委会进行了升级打造。青杆村、红彤村按照“1+9+N”公共服务建设标准,建便民服务大厅2个。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该镇切实以“服务为优”抓好各项民生工程,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组,并向16个村下派了驻村工作组。引进4名脱贫攻坚人才,专门从事脱贫攻坚具体业务工作,实行挂图作战。紧紧围绕产业、民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等征询了群众意见建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镇干部发扬“5+2”、“白+黑”、“雨+晴”的精神,真正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冲刺、迎接验收,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进行,圆满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镇脱贫干部王薪杰说道。
巩固提升振兴乡村致富迈上小康路
贫困村实现了脱贫,贫困户成功退出,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摆在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脱贫只是第一步,我们不能止足不前,要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巩固提升脱贫效果,自加压力,提前谋划,补短优长,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党委会上,雍松涛掷地有声。
随着富民产业后劲较弱、部分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不强、个别群众脱贫基础不牢固、集体经济发展潜力不够等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该镇紧扣“一低五有”“一超六有”两大标准,持续落实低保兜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政策,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每个季度开展1次综合分析会,并针对问题制定专门方案,一项项落实到专人头上。加强返贫预警监测阻击,确保群众稳定奔康。进一步提升村级硬化道路、卫生室、文化室、通讯网络质量水平,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厕所+厨房”革命,完善生活设施。
围绕巩固脱贫基础促进乡村振兴,发起了新的冲锋。随着道路、桥梁、水利、电网、公共阵地等扶贫项目的建成使用,后期管理是一个重大课题。该镇明确由项目村具体负责,由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项目户代表及驻村干部等组成项目后续管理小组,制定后续管护措施和责任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本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资产维护、道路养护、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指导项目户营销,监督帮助项目户管理好项目,使项目效益最大化等后续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资产安全完整和正常使用。对故意损坏项目的,追究当事人责任,责令限期修复或照价赔偿。
记者在青龙村采访了解到,为调整传统种植结构,增加脱贫农户的家庭收入,镇村两委班子根据群众意愿,结合当地土壤土层深厚,藤椒生长周期快的特点,充分利用产业扶持基金,积极发展藤椒栽植。通过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目前,该产业共带动全村77户农户和脱贫户参与种植,面积达100亩,预计每亩增收4000元以上。
对脱贫村采访结束的归途中,只见一段驿道上古柏森森,千姿百态,让人称奇不已。“这些古柏不仅姿态奇异,每株树都有自己的芳名和传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本地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何昕说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对巩固脱贫基础、促进乡村振兴这项更加艰巨的任务,肩托更加重大的责任,龙源镇党委政府将带领群众踏着强劲的奋进鼓点,以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致力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崛起之路,唱响脱贫攻坚的高昂壮歌!
新闻推荐
40年!四位北川电力普通员工与改革开放“同生共长” 在坚守与奉献中,他们演绎精彩人生
从日历上来看,1978年,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年份,因为改革开放,这一年,成了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伴随改革开放出生和成长的人何等幸...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