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山石窟 与大唐风云长卷

华西都市报 2018-11-22 04:03 大字

文峰塔魏严朝摄

龛窟之一。

古亭石碑。

李商隐的《重阳亭》题碑。

四号龛窟。

龛窟之一。

重建后的重阳亭。

鹤鸣山后门。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书碑。

鹤鸣山魏严朝摄

道德经长廊。

□熊芙蓉 文/图

鹤鸣山位于剑阁普安镇(剑州古城)东1.5公里,山顶有文峰塔,又称东山或塔子山。“文峰直透五华秀;笔阵中分两剑雄”,塔联是剑州人杰地灵的真实写照。古剑州尚书、翰林名人辈出,黄裳、赵炳然、李榕等都是剑阁人引以自豪的杰出代表。文峰塔镇山撼岳似的矗立山顶,守望着剑州古城。明、清都有重建记载,汶川地震后再次重建。据知情人士透露,塔下还有两层地宫,隐藏着无限考古秘密。

这里,更有唐代三绝: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摩崖道教造像。

卷入“牛李党争”

李商隐46岁郁郁而终

山壁陡。顺石梯下行,古柏森森,野草劲绿。亭台楼阁处碑刻林立,把“唐代三绝”簇拥于核心部位。“唐代三绝”就像三块磁铁,历代文人仕宦在此停下匆忙的脚步,写诗、留字、刻碑,层垒出一道壮观的文化景观。

李商隐《重阳亭铭并序》碑现置于五号龛(原道教造像被盗),可见人们对李商隐敬重有加。重阳亭为唐大中八年(854)时任剑州刺史蒋侑所建,九月初一竣工,正好重九登高观景,故取名“重阳亭”。蒋郁冲着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时任梓州幕僚)的名气,邀请其为亭撰铭。千年来,亭时有毁坏,而碑却保存至今。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蒋侑政绩颇多,李商隐的文笔为其锦上添花,播美于当时,留馨于后世。

安史之乱后,“中兴”成为时代最强音。洛阳、长安两京克复后,杜甫《洗兵马》坦露出一腔欣慰和祝颂: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

……

大和二年(828),李商隐对考生刘蕡为言国家“中兴”遭贬而死,深表哀痛,作《哭刘司户蕡》: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唐朝出现过几次中兴局面: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三次大的中兴局面虽不能与盛唐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相比,但确为中晚唐在刀锋上行走的大唐帝国延续了寿命。

蒋侑在鹤鸣山建重阳亭正值唐朝最后一个中兴局面“大中之治”。大中皇帝唐宣宗李忱,对内的最大政绩是贬谪李德裕,结束了“牛李党争”;对外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最后一次使唐朝国势现出了“中兴”的小康局面。李商隐对“大中之治”的欣慰之情,在重阳亭铭文的第一句序言表露出来:“陪臣未尝睹天子宫阙,矧得舞殿陛下耶?”正文中继续着这种情绪,“仕之为道,隆磊英杰。惟君之名,惟蒋是故……”

李商隐十九岁步入仕途,因文才而限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困顿不得志,只能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不如前,而李商隐却出人意外地将唐诗推向了又一高峰。

大中末年(约858),可怜一代伟大诗家,四十六岁忧郁而终。

颜真卿激情而书

《大唐中兴颂》真迹传世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与李商隐的苦闷相比,颜真卿又是另一曲悲歌。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别号应方。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75岁的颜真卿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亲颁诏文:“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出入四朝,坚贞一志”予以追念。

颜真卿亲书的《大唐中兴颂》,为中唐诗人元结撰文,初刻于湖南永州祁阳浯溪城南石崖。南宋绍熙二年(1191),隆庆府(时设剑州古城)通判吴盱从祁阳浯溪崖上翻刻至鹤鸣山,虽不是原版,但距今也有数百年历史。历代有修葺保护记载,可见后人对颜书的崇拜。今立于重阳亭侧,一笔一画清晰可辨。碑高3米、宽近4米,丰腴雄浑的颜体风格为世人所熟悉,在鹤鸣山颇具气场: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颜真卿书写此文正是元结去世那一年,想必是元结的去世再次触动了他的痛点,澎湃起呼唤“中兴”的热血,激情而书。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安禄山反,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乾元二年(759),元结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

上元二年(761),历时数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元结在江西九江任上乘兴写下了这篇《大唐中兴颂》,字里行间饱含对唐王朝统治集团争权夺利贪婪腐朽的憎恨,颇具批判精神。

此时的颜真卿已年过六旬,书法造诣愈加纯熟。赋、书强强联手,珠联璧合,堪称书撰二绝。难怪后人诗赞“水部胸中星斗文,大师笔下龙蛇字”。

摩崖道教造像

定格着那一缕中兴气象

摩崖道教造像则为唐代不同时期造像,造像现存21龛,88个不同人物造像,美轮美奂。

有珍品、绝品、神品等级;一号龛道教尊神长生大帝身后饰五斗星纹,为珍品;二号龛被盗,现存“六丁六甲”为太极形成之前的无极现象,造像之绝品;三号龛长生保命天尊为神品,这尊唐初造像是全国道教造像中的孤例,圆润、丰满、华丽,早期的道教修炼图也堪称罕见。

大唐就是大唐,即便没落,也一派庄严豪迈。飘逸流畅的线条,精美绝伦的雕刻;鲜明的色彩,完美的造型;每一个眉眼神态,让人过目难忘。《剑州县志》记载,这些道教摩崖造像,被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列入章目重点介绍。

仙鹤自古是道家的瑞祥之物,是脱化飞升、得道成仙的一种象征。鹤鸣山在四川居然有7座,剑阁鹤鸣山得名则源于此:“相传曾有隐士老聃后人李傕隐居于此山,养鹤为伴,弈棋悟道,山下时闻鹤鸣,故名之为鹤鸣山。”

唐朝与道教有着深厚渊源。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精明的李家子孙深知佛教在社会各阶层力量不可低估,在儒、道、佛之间尽量平衡、融合。表面上看,唐朝佛道并重,但佛教毕竟是舶来品,多数帝王都明确地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积极推动道教内部改革,让道教回想黄老的辉煌时代,剔除天师道巫术迷信色彩,发展道家义理。此时,社会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高道辈出,孙思邈《千金方》推动了医药学发展,李淳风《乙巳占》推动了天文学发展,重玄学说发展了道教理论建设。

在皇室的影响和支持下,道教从宫廷扩展到民间,向北沿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唐代敦煌有十座道观),向西域传播,对西域各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向南推至江、淮、吴、蜀地区。

向南推进的过程中,蜀道自然是一条天然的传播通道。西安子午道入口子午峪内,围绕西汉时期的玄都坛,道观林立。唐玄宗为其妹玉真公主所建玉真观也忝列其中,胜迹之壮观让人咂舌。连留学长安的韩国学子金可记也毅然放弃学业在此修道羽化,使之成为韩国人的道教祖庭;金牛道上,剑阁鹤鸣山、梓潼七曲山大庙、绵阳子云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

人们选择在此建造道教龛窟,承上启下,承北启南,也许正是早期道教的气场所至。鹤鸣山四号窟就在这期间开凿。四号窟是鹤鸣山唯一有纪年的造像,在重阳亭竣工后的第三年凿成,形态丰腴,造像雍容,极具大唐风范,但线条较之前则凝重许多,造像下方有两位官人像,据说是蒋侑和李商隐。可见,蒋侑建好重阳亭又开凿了这龛造像。

重阳亭折射出大中之政颇有成效。可是这位大中皇帝却因服食丹药过多,中毒身亡,年仅五十岁。

安史之乱后,时代呼唤大唐中兴,几朝唐皇为了统治需要,在佛教、道教以及其他教派之间踩着跷跷板。历代帝王包括盛世明君都难以逃脱金丹的诱惑,李世民如此,武则天也不例外。唐宪宗为元和中兴之主,被史学家称为安史之乱后最伟大的君主,削藩成功后,企求长生不老药,食用金丹中毒,脾气暴躁,被宦官所杀;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打击宦官权力和势力,迎来会昌中兴,但他却独好道术,使得中兴局面不长;唐宣宗大中之治使“权豪敛迹”,“奸臣畏法”,“阍寺詟气”,开创了第三个中兴局面,但也好道术,迷信长生不老。

或许,从中唐开始,大唐帝国已经偏离了“道”的核心与本原,再难化生万物。亦如回光返照,终究难以挽救大厦将倾的颓势。

只是这鹤鸣山,稳稳承接了道教传播的接力棒。历史的空气缥缥缈缈,新建的重阳亭,却明晰地定格着大唐帝国中晚期难得的一缕中兴气象。

新闻推荐

剑阁县“3443”工作法 提升留置案件办理质效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陈静)11月21日记者获悉,广元市剑阁县监察委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实践出“3443”工作法,实现了良好的政治效...

剑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剑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