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没有湮灭司马错

广元日报 2018-11-08 01:03 大字

2016年9月27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晴

我以为司马错这位秦蜀官道的开辟者早被奇异的巴山蜀水湮没了影踪。可今天的行走告诉我:在昭化,他依然面容鲜活。

原来,我费尽心力找寻的,就在身边。

宝石就在身边,何必远走他乡?可是,我不远走他乡,怎知我身边的就是宝石!

为了各位不至于云里雾里,得先把昭化的道路演变作一下交代。

因剑门关是必经之地,几千年蜀道从无改道,三交之地的昭化就成为几千年来的道路枢纽,秦蜀、陇蜀、水陆、古今道路在此交汇、更变。《县志》载,道光二十五年,境内驿道总长180里,西至高庙铺与剑阁相连,北至界牌场(白水关以北)与阳平关相接,“五里一塘,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站”,共36塘。

昭化——剑阁段,以代表性朝代举例:

秦汉两晋石牛道:今陕西阳平关——白水关——桔柏渡,溯白水、清江河经宝轮院、沙溪坝、大仓坝,顺大剑溪越剑门关至成都。

唐宋金牛道:七盘关——朝天——广元——昭化古城,沿嘉陵江经泥溪浩、朝阳堡经白卫岭、高庙铺抵剑门关至成都。

明清金牛道:七盘关——朝天——广元——出昭化古城经过天雄关,大木树(大朝古驿站)、高庙铺达剑门关至成都。

现代:第一条现代公路108线甩开昭化,从广元经宝轮至剑阁。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沿此走向。这也是昭化古城得以幸存的主要原因。

昭化是三交之地,道路系统非常复杂。为了顺利走进昭化古城,我必须立足桔柏渡,回溯白龙江,带大家先看一下曲回坝、宝轮、白水关几个重要的点,它们与土基坝、昭化古城历史密切相关。

白龙江(古称羌水、葭萌水)在桔柏渡汇入嘉陵江之前绕了一个大弯,名曰“曲回坝”。曲回,曲曲回回,正如我今天的脚步和心境。

《华阳国志》载:“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陈壮为相……六年,陈壮反,杀蜀侯通国。”

《县志·陵墓》一章转述老县志的记载:蜀侯之尸在从成都运秦途经昭化时,“因故葬于此地”,陵墓在曲回坝石马坪(今昭化职中一带)。墓前原刻有石碑、浮雕和许多石人、石马,陵墓大气,后毁于战乱。《县志》转述时提出质疑,认为“与秦制不符,石马坪未见其物,为文人附会”。看来,真相在道光年间就陷入迷雾。

我试着在曲回坝寻找“通国墓园”,无果。前后采访很多广元、昭化史学界人士、昭化职中教师,竟无一人知秦公子陵墓一说。

向导苟迎春老师说石马坪即“司马坪”(四川话“石”“司”同音),司马错攻打葭萌之后曾在此牧马。我眼睛一亮。从司马错的祖籍地韩城一路走来,翻秦岭,越大巴山,每到一个重要关节点,我都努力找寻司马错的蛛丝马迹,到这里才隐隐忽忽浮出水面。民间传说往往具有可信度。苟老师所言与《县志》“与秦制不符,石马坪未见其物,为文人附会”虽说不上不谋而合,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石马坪并非墓园“石马”。那么,“司马坪”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紧挨司马坪是曲回坝著名古迹鲍三娘墓,同样为《县志·陵墓》记载,老少皆知。铁锁紧锁铁栅门,外面看得清清楚楚。虽属被盗掘后的残墓,但森森古柏,巨墓嶷嶷,气势不输。

鲍三娘是关羽儿媳,关索之妻。蜀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钟会率15万大军攻蜀,关索与鲍三娘屯兵摆宴坝,夫妻驻守葭萌关,筑石城以阻击曹魏军队。蜀军5万将士在桔柏渡西岸进行阻击。关索战死江中,鲍三娘则在土基坝一带与曹军交手,结果战死。当地人爱戴这位女英雄,遗体被运到她生前操练兵马的曲回坝安葬。

民国初年法国传教士谢阁兰(广元人称其盗墓贼),以考古的名义与同伙一起,经古蜀道入川,盗取了鲍三娘额骨、车马砖等一批墓内珍贵文物。回国后写了《中国西部考古记》,在书中披露盗取鲍三娘墓的经过,其中有当地人出来阻止的记述,广元文史资料里面也有阻止这位洋人进入墓穴的记载。不知道这洋贼用什么方法,居然瞒天过海,把鲍三娘头骨偷运“出国”,留给广元百年耻辱。

《三国志》《三国演义》均无鲍三娘只言片语,但《四川通史》、《溪逸志》、《夔州志》、《花关索传》等民间地方史和传说中多有记载。在昭化人心目中,是一位文武双全美貌如花的女英雄。

宝轮(宋代建宝轮寺,因名)在白龙江接纳清江河(古称醍醐水)之处。早期巴人聚居地,考古界“船棺葬”一词诞生地。南北朝之前,石牛道必经之地。距昭化古城11公里。

自108国道首次“甩开”昭化从宝轮经过时,宝轮次次受青睐,212线、宝成铁路、成广、京昆、兰海、西成高铁、成普铁路、客运、货运扎堆式地在宝轮交错中转。1952年昭化县政府驻地迁至宝轮,此地遂成为新的昭化县城,替代昭化古城历史使命6年之后划入广元县。如今宝轮处于成都、重庆、西安和兰州四个城市的“十”字形互通交汇处,是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暨川陕甘重要物流基地和交通枢纽。

昭化古城被第一条川陕公路抛弃之后,次次被冷落。贵妇沦为弃妇,蹲在一角,眼巴巴地看着宝轮满世界飞。历史有如花心郎,不会专宠谁。更何况,昭化古城曾主动拒宠(下一节详述)。当然,在旅游业兴盛的今天,昭化古城又另当别论。

1954年修建宝成铁路时,在宝轮发现像船一样的墓葬,早至战国晚期,延续秦、西汉初年,船棺现存广元市博物馆。船棺葬分水葬和土葬,土葬是巴族特有的墓葬形式。为我国首次发现的船棺墓葬。

溯清江河8公里,即今利州区赤化乡(原名白田坝,1933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路过此地建立红色政权“赤化苏维埃政府”而名)。

赤化乡有个司马口村,正处在石牛道上,位于葭萌驿与小剑戍(今剑阁县下寺镇大仓坝)之间。又一个与司马错相关的地名,实实在在且无争议。这里有一块缓坦谷地,谷地三面被陡崖环抱,一面临清江河,为河口冲积扇谷地,居住着百十口村民,良田千顷,现为利州区赤化镇司马口村。当年秦军在土基坝击败蜀军,蜀王向西退守剑门天险。司马错乘胜渡白龙江溯清江河追击蜀军,到达司马口,在此埋锅造饭大飨三军,休整后攻克剑门天险,追至武阳杀死蜀王。

现场踏勘,司马口村尽管没什么遗迹,但地势背风,水木丰美,是理想的屯兵之地。

历经2300多年,这个地名居然沿用至今,对于复杂的四川历史背景来讲,可谓奇迹。

伟大的石牛道奇迹!(元夫)

新闻推荐

剑阁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局学习新《条例》落实严要求

连日来,剑阁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局利用“周三两小时”集中夜学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

剑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剑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