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下第一古道——拦马墙

广元日报 2018-02-10 02:11 大字

拦马墙古蜀道

马恒健文·图

四川的古道,以位于其北部山区的蜀道最为有名。古蜀道有三条,其中的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最为重要,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金牛道分为三段,以剑阁为中心,北至昭化、西至梓潼、南至阆中。拦马墙所在的古蜀道,位于梓潼至剑阁这段古蜀道的北端,其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形态。

拦马墙蜀道是四川内地北上出川的主要通道。行走在古树参天、石板嶙峋的拦马墙蜀道上,游人并不会寂寞,因为有太多的古人与他们相伴:司马相如踌躇满志地从这里走向功成名就,诸葛亮壮怀激烈地从这里北伐中原,杜甫满腹华章地从这里走向浣花草堂……

养在深闺人未识

剑阁县凉山乡清凉村的村民们,常常背篓挑担地走在两千多年前祖先走过的这条石板道上,用农产品换回其他的生活用品,日复一日地演绎着一幅原生态的人类与自然的画卷。这条石板道,便是号称“金牛道精华”、“天下第一古道”的拦马墙蜀道。

20世纪30年代,这里修筑了川陕公路,解放后又扩建为108国道,古蜀道的多数路段要么与公路并行,要么被公路覆盖,早已变了模样。幸运的是,不知是当年交通道路设计师的笔误,还是有意要留下一点古蜀道的血脉,川陕公路从梓潼开始,在古蜀道的路基上无情地向剑阁老县城普安延伸时,竟在凉山乡拐了一个大弯,从而使凉山至普安这段拦马墙蜀道存留至今,成为人们向两千多年前回归的时光隧道,成为研究古道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我们驾车从坐落在108国道旁的凉山乡场口,拐上一条仅能单向行驶的机耕道。道口,插着一块不起眼的简易路牌,上书“拦马墙”。拦马墙,是三百里金牛道(剑门蜀道)仅存的一段护墙,堪称精华中的精华。当我们在机耕道上颠簸了1公里多路后,眼前忽然一片葱绿,只见山岗上的古柏,如蛟龙、似城垣,横亘在前。如果没有向导叫停车,难以发现这里便是拦马墙蜀道的入口。永不塌陷高速路

当我们踏上拦马墙蜀道的第一块石板,脚下的感觉便不一般。南丝绸之路的路面多铺以大鹅卵石,走起来感觉高一脚矮一脚,圈成景点的翠云廊景区的路面又过于规整了,而拦马墙蜀道的路面石板依山势地形而大小不一,却镶嵌得错落有致,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令人惊讶的是,较平缓路面的石板堪称巨大,其石板有不少在3米长以上,宽也有1米多,厚度则很标准,在15厘米左右。

后来我们发现,那些巨大的石板大多铺在易遭雨水冲刷的地段,它们以自身的重力在暴雨乃至泥石流中稳如泰山。在生产工具落后的秦汉时代,要使这么多巨大的石板就位于山脊绵延的蜀道上,先人们的艰辛与智慧让人惊叹。令人感到奇巧的是,在坡度较大的容易坍塌的路段,在作路面的阶梯石之间,嵌有10厘米厚、埋地1米多深的“门槛石”。“门槛石”既起到稳固路面石板的作用,又因它如一道门坎略凸出路面,还可对“木牛”(鸡公车)产生缓速刹车作用,不至因山陡路滑发生交通事故。这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历经千年,永不塌陷,且便捷安全。

蜀道精品拦马墙

我们走在如玉似珉的石阶上,穿行于千姿百态的古柏构成的甬道中,很容易看见径围两三米、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柏。这种几人合抱的柏树,一株便可庇护10多米长的路段,给人以独木成林的感觉。而放眼望去,株株古柏树冠相连、枝叶交错,如碧涟绿漪起伏荡漾。苍翠挺拔的古柏下的道旁,高低错落地分布着密不透风的乔木、灌木和蒿草,令人感到似乎随时有猛兽或歹徒从中窜出。于是,在凉爽的山风给人以惬意、寂静的绿廊令人松弛之时,又令人添了些许景阳岗打虎的豪气。

行约1公里多路,见道旁立一高1米、宽2尺、厚约1尺的石碑。碑的左侧面书“翠云廊精品”,右侧面书“金牛道奇观”,正面,便是介绍拦马墙的一段文字。我们伫立碑前,向古道急弯处看去,只见古道一边是古柏倒悬、藤蔓盘缠的陡壁,一边是深约10多米的断崖。靠断崖一边的道旁,便是用若干数百公斤重的石块砌成的宽约0.5米、高约1米的护栏。据向导介绍,古道修建之时并未考虑修护栏,在实际使用时,六百里加急得快马时常在这急弯处坠崖,马伤人亡不说,还贻误军情。后来修砌了这段护栏后,即便快马失蹄,也不至于滑下崖去,故又称之为“拦马墙”。

细看拦马墙,见墙外侧生长着厚厚苔藓,内侧则散布着一串串凹痕。一处凹痕,很可能意味着挽救了一个快马加鞭的将军或士兵的生命。

八人合抱状元柏

过拦马墙继续前行,一书有“状元柏”的一人高的石头十分醒目地蹲在道旁。石头旁边,是一棵令人瞠目结舌的古柏:其径围之大,需8个人方能合抱。据向导介绍,省内植物学家和历史学家联合对此进行考证后确认,此树树龄在2300年以上,为秦代所植无疑。

拦马墙蜀道的古柏树龄不但超出我们的想象,其树状也令人叹为观止。有一棵五六个人合抱的古柏,人称“淌肠柏”。其名虽有些不雅,却十分贴切,其树干在距地面两米处以下的表面,如一挂挂鲜血淋漓、千曲百回的肠子,如同一个巨人被开膛剖肚一般。另有一棵四五人合抱的古柏,人称“怀胎柏”,其树干距地面1米多处,隆起一个约直径1米的大铁锅般的包块,仿佛里面真的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还有的古柏,浑身爬满类似常青藤的藤蔓,手掌般大小的、翠绿色的藤叶包裹着的古柏,如同身披绿色铠甲力拔大山的武士,两千多年来毫不懈怠地守护着古道。

在拦马墙蜀道上,“水滴石穿”的真实景观比比皆是。如果没有向导提示,我们不会注意到路面石板上密密麻麻、不规则分布的指头粗的圆孔。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雨水长期从柏叶上滴下的造成的。开始我们有些不信,导游示意我们走近树干下的地面观察,再走到树梢垂直于地面处观察。结果,不用他多说,我们立即信服。因树干处枝叶离地面近,水滴冲击力小,此处的圆孔便浅得多;树梢与地面落差大,水滴冲击力大,垂直于树梢处的石板上圆孔便深得多了。这是最真实的历史的印迹,这是大自然的神工在向人类昭示锲而不舍的精神。

烽火台下饮马槽

拦马墙古蜀道,见证了秦灭巴蜀、姜维伐魏、唐玄宗入避难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它作为一条极其重要的军事要道,还可从分布在道旁的饮马槽、烽火台、古井可见一斑。在我们行走仅4公里的路段,便可见残存的由整块巨石雕琢的饮马槽两处,这些已风化剥蚀的饮马槽有2米见方、深约2尺的容积,由此可以想象,当年通过此道的军马不但数量大,而且很频繁。

拦马墙蜀道在山脊上绵延4公里后,在一棵名叫“望夫柏”的古柏前急转直下。继续行数百米,便到了横卧清凉河上的清凉桥。此桥建于明代,三孔两礅,两礅一侧为两个龙头,另一侧为两条龙尾,桥面用9块各长5米、宽1米、厚0.5米的石条铺就,每一孔上并排的3块石条用石榫固定,以防山洪暴发将石条冲散。此桥远看古朴凝重,近看精美细腻,也是拦马墙蜀道上的一景。

美国西部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园林司司长欧伯特·艾布莱特说:“古蜀道历史悠久,保存得这么好、这么完整,是世界奇观,真可与欧洲古罗马大道相媲美,可罗马大道只是书本上有记载,实际早已不存在了。”

新闻推荐

春运拉开大幕广元市客运平稳有序

2日,旅客在售票厅排队购票。本报记者涂媛媛文·图2月1日,春运第一天,平均气温2.6℃。凛冽的寒风挡不住人们归心似箭的脚步。为让乘客平安回家过年,广元市的公路、铁路、机场等客运部门已做好充分准备...

剑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剑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