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司法为民最基层——“背篼法官”郭兴利的一天

广元日报 2017-10-17 01:40 大字

何伟本报记者盛伍

郭兴利,一位长期扎根基层、以自己满腔热忱、模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被辖区百姓誉为“背篼法官”。

今年57岁的郭兴利,1991年9月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四川省剑阁县法院开封法庭,这一驻守就是26年。

26年间,个人办结案件3300余件,无错案、无信访、无不良投诉、无不廉举报。

26年间,郭兴利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最美基层法官、CCTV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今年,郭兴利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9月29日,记者与郭兴利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一天的工作,体验他在一天中面对的那些人、那些事。

法官多动腿,群众就能少跑路

早上6点,记者随郭兴利从广元赶往开封镇。前一天,他应邀为市中院干警作辅导讲座。

开封镇距离广元170多公里。开封法庭的案件辖区有15个乡镇、156个自然村,方圆面积有600多平方公里。

“早些年,法庭每年受理案件都在400件左右,可近十年来,受案数却逐年下降。去年,法庭一共才受理了136件案件。”郭兴利说。

郭兴利急着赶回去,是要到与开封镇毗邻的毛坝乡一个村子里审理一件案子。“法庭干警要主动把法庭搬到案发地去,搬到老百姓的身边去,并有目的地组织群众旁听,这样就能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老百姓的法治意识提高了,纠纷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背篼法官”郭兴利在当地很深入人心。

“以前,条件差,没有车,也不通公路,我们就用背篼装着国徽和卷宗到村社去审理案件,时间久了,老百姓就送了我这个外号。”郭兴利说,“拿我们脚下的这条路来说吧,以前只是一条乡间小路,长满了荆棘,我们背着背篼去审案也是常有的事,后来,道路拓宽了,垫上了泥土,我们便用自行车驮着国徽和卷宗去审案,再后来,变成了公路,铺上了水泥,我们便开着警车去审案。条件好了,背篼其实早就不用背了。”

二十多年间,郭兴利和他的同事常常天不亮就出门,摸着黑回家,两头不见天。二十多年间,他们用背篼、用自行车、用警车将法庭搬到辖区的每一个村寨、每一个角落。

(紧转A2版)

新闻推荐

龙源镇村民微信群好处多

本报讯(洪仕钊)在集中开展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剑阁县龙源镇一心村率先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建立村民微信群,目前已有100余户的户主或家庭成员加入微信群。及时在群内发布各种...

剑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剑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