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浇灌法治之“花”——苍溪县司法行政工作纪实

四川法制报 2021-12-23 00:42 大字

苍溪县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王述群赴云峰司法所调研工作

苍溪县举行社区矫正对象《民法典》宣讲会苍溪县司法局供图陶波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感谢你们耐心细致地调解我家的矛盾纠纷,多年的心结解开了。”在苍溪县司法局云峰司法所,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正拉着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感谢调解员及时化解了一起兄弟赡养老人的纠纷,解决了老人“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这是苍溪县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苍溪县司法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奋力开拓,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为繁荣、和谐、健康、绿色、美丽苍溪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司法所所长进网格快调快处解民忧

近日,辖区村民王大姐上火了,满嘴燎泡,面色蜡黄。

搬家腾房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新住处的村庄却不让她进,说是她刚从老家过年回来,因疫情防控政策,无法同意她入住。王大姐犯愁的事表面上很小,就是搬家腾房,但如果不能顺利进行,此前与他人在司法局的调解协议就无法履行。无奈下,王大姐拨通了云峰司法所所长向纯的电话。向纯安慰王大姐:“凡事皆有破解之道,你不用急,这事我来处理。”

“‘司法所所长进网格’旨在根据社区需要,司法所所长到分片包保网格,联合网格员并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处理疑难复杂纠纷,从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所长进了网格就再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外力’可借。”向纯对记者说。

向纯一通电话下来,“网格”上回复,他们了解了王大姐的情况,她只要安心隔离,隔离期满就能顺利住新家。随后,向纯将这一情况告知王大姐,吃了所长给的“定心丸”,王大姐开启了居家“刷剧”的美好时光。14天隔离期满,向纯约好社区网格员和当事人来到王大姐家。核验健康码都是绿码后,双方交接房屋与付完剩余款项,王大姐直奔新的村庄。

11月2日,苍溪县司法局云峰司法所在常规开展“周二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大获城村村民辜某、胡某、苗某因为建房安全事故产生矛盾纠纷。胡某在农村老家自建房屋,将工程承包给本村个体户苗某,苗某雇佣辜某搭建防雨棚。在施工过程中,因辜某未戴安全帽从楼顶跌落导致头部受伤。经过数月治疗,辜某已脱离危险,胡某、苗某也主动付清了辜某的医药费和相关损失费,但三方就后续的赔偿问题各执一词,伤者辜某情绪较为激动,矛盾持续升级,现已到了无法沟通、水火不容的地步。

在经过司法所2名干警和网格员的耐心引导和普法教育下,三方当事人同意接受调解。调解过程中,三方各自述说原委,互不让步,一时间调解陷入僵局。随后,调解员采取“背靠背”的办法分别说服三方当事人,最终,经过6个小时调解和讲法说理,三方达成协议,辜某得到一次性补偿现金10万元,三人当日就到法院对调解协议作了司法确认。

当事人辜某表示在司法行政干警和网格员的帮助下,他的“心病”也治好了。

执法刚中含柔情用爱唤醒迷失心灵

“参加了司法局组织的‘法治讲堂’,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心里明白了,原来醉酒驾驶也是犯罪啊。”今年11月,在苍溪县司法局组织的“法治讲堂”上,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辆获一年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李某不禁感慨。

“法治讲堂”是定期、分类、分批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接受思想教育感化、创新社区矫正监管方式、助力提升矫正效能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是苍溪县司法局总体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该局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强化矫治帮扶措施,有序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提升。该局加强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监管,签订安全隐患承诺书,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现象发生;落实帮扶措施,健全安置帮教网络,完善衔接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落实帮教有关政策措施,对生活困难的人员进行重点帮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走访中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孙某不按要求报告、还要求被走访对象帮助其隐瞒的问题,我们及时协调百利派出所民警摸排掌握了孙某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情况。通过个别教育谈话和心理辅导,及时化解孙某的心理负担。通过训诫,及时指出和帮助孙某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孙某重新犯罪。”向纯告诉记者。

“他们帮助我找到了新的工作,协调政府和村组,帮助我和女儿二人解决了低保救助,还协调苍溪‘爱心同盟’,为我女儿争取到每年1200元救助金,司法行政干警还借给我1500元作为房屋租赁抵押金,我非常感谢他们,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孙某高兴地对记者说。

苍溪司法行政干警用真心、动真情、解难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这样的温情故事还有很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主动贴近社区矫正对象,用“平常心、真心、恒心”与他们进行真诚沟通,关心其工作和生活,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到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早日回归社会。

截至目前,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学习教育32场次,个别教育150人次,组织公益活动32场次。对11名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临时困难救助,有5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了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合格率达100%。

法律服务进村社乡村振兴有保障

12月13日,苍溪县68岁村民王明生在村法律顾问的帮助下,拿到了被拖欠两年多的工资。“多亏了我们村里的法律顾问,帮我打官司要回了拖欠两年的工资,这下手头能够宽裕些了。”王明生老人感慨道。“小事情”折射出“大道理”。王明生老人成功拿回欠薪,正是苍溪县司法局法律服务进乡村,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法律服务进乡村,是“补短板”“强弱项”的最佳选项,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之前,法律服务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村民的法律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家也就不懂得依法维权,长久以来,形成了“死循环”,从而降低了法律的影响力和震慑力。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补齐这个“短板”,让广袤的乡村成为培育法治思维、厚植法治精神的沃土。法律服务进乡村,实现服务触手可及、保障及时有效,让每个人维权有道、维权有方,这就必然会形成法治上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短板”不短。

据记者了解,该县完善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5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全面为民提供法律服务。全面优化公证服务,办理公证1396件,为贫困户办理免费公证20余件,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办理上门公证服务40余次。针对经济困难的群众,予以减免公证费用,免费为遗产小于2000元以下的继承事项进行公证。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成效,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49件,其中民事案件129件、刑事案件211件、执行案件9件,解答法律咨询1639人次。建立了驻北京、宁波、乌鲁木齐3个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坚持开通农民工服务“绿色通道”,共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93件。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卢建平认为,苍溪县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让乡村振兴更有保障。与此同时,在农村,对于法治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需求。让法律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法治精神成为干事创业的必选项,乡村振兴才有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力量。

采访结束时,苍溪县司法局局长王述群信心满满地表示:“新的一年里,我们正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谱写新时代苍溪司法行政事业华彩篇章,为更高水平的平安苍溪、法治苍溪建设奉献磅礴力量!”

新闻推荐

改进作风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本报讯(苍司宣全媒体记者郝飞)昨(15)日,记者从苍溪县司法局获悉,该局坚持促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透明度,以公...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