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山村:从荒山野地到世外“椒”源

广元日报 2020-11-12 18:38 大字

辜超

“入组路整洁平坦、藤椒种植、生猪养殖产业齐头并进,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提高到1381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苍溪县永宁镇笔山村党支部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位于苍溪县北部的永宁镇笔山村距离县城42.3公里,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后,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567户20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30人。2017年整村脱贫,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产业发展、收入增加的同时,笔山村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建成道路、饮水、电力、网络四网基础工程,改善居住环境,实现户户通公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笔山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平均海拔950米,地势起伏大,气候干燥凉爽。经过分析村情、考察市场,结合先天地理条件,村党支部瞄准了发展藤椒、花椒产业。

说干就干。2017年,笔山村以原有集体猪厂为依托,大力发展藤椒,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以撂荒土地入股,新建集体藤椒园80亩。“我们笔山村土地荒的越来越多,加上独特的地理条件,发现比较适合种植藤椒,成活率高,长势好,而且从今年产的第一批椒子看,味道好,炼出的油很香,绝对不比外面大品牌的差。”苍溪县永宁镇笔山村副主任阳定平如是说。

然而,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藤椒种植的规模小,产量及后续加工也始终跟不上。”为突破这一瓶颈难题,村党支部坚持争取项目,扩大种植规模,强化生产管理,提高藤椒产量。在村党支部的努力下,成功争取到2019年中省财政扶持项目,扩大了藤椒种植规模,并对原有集体猪场和鱼塘进行整治改造。

据了解,2019年底,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藤椒种植规模已扩大至330亩,引进并种植大红袍花椒50余亩。目前,笔山村近400亩的椒园长势良好,荒弃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绿意”,放眼望去,曾经的荒山野地变成了“世外椒源”。

除发展藤椒产业外,该村还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2017年,在苍溪县农业农村局和永宁镇政府的支持下,引入温氏仔猪扩繁厂,带动全村30户党员群众托养发展生猪养殖。

“2019年该村完成原9个村民小组清产核资工作,清理集体资产总额6958354.54元,清理资源132.2亩;完成原9个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共确认成员1073人;完成原9个组集体资产股权量化,量化资产5845620元、资源279.3亩。”据苍溪县永宁镇笔山村党支部书记阳定富介绍,以党建引领,着力解决村土地经营问题是笔山村另一条发展路径。

“原来在外打工,还照顾不到家里人,挣的钱也少,现在这个藤椒园越来越好了,能照顾家里人,一个月还能挣2000多元,特别好。”园区管护工张德全说,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笔山村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临时务工;在建园、管护、采摘、运输、保洁等用工环节,安排临时务工岗位,按日计酬,充分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苍溪县永宁镇笔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股东代表孟益强介绍道,2019年6月,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笔山村成立“笔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并选出了他和鲁培金等35人的股东代表大会。把农户承包地折算成股份转化为村集体产权,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持续利用。

据悉,入股分红有效解决了村土地经营“谁来受益分红”的问题。笔山村不断探索、盘活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将村集体经济产业纯利润的50%用于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的农户分红,纯利润的另外50%则按“3×3+1”的利益联结机制分红。即30%计入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用于集体经济滚动发展,30%用于全村非贫困群众分红,30%用于全村贫困群众分红,10%用于村道德积分制管理奖励基金。

富而思进,才能永立潮头。苍溪县永宁镇笔山村党支部统筹利用各种资源,寻求项目,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不断寻找和挖掘新的增长点,乘着温氏集团落户笔山的发展机遇,借势改善笔山产业,想尽办法创收增收,旨在把笔山村打造成全县村集体经济示范村、明星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患传染病仍售卖食品检察院出手了

本报讯(董杨陈雄记者郝飞)近日,苍溪县检察院向该县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局发出的一份检察建议有了回复。9月3日,苍溪...

苍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