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民间板凳戏 表演独特接地气
川北板凳戏源远流长,民间俗称打围鼓、唱玩友,按照戏曲的表现形式也可称之为座唱。
川北板凳戏多以茶馆酒肆、庭堂院坝为场地,各地玩友相聚合弦、切磋技艺、研讨剧本、互教艺徒。参与者极其广泛,除团队成员外,还有当地的老戏迷,以及围观的听众。活动之日,玩友们相约而至,落座长条木凳,无须粉墨着装,也不登台表演,大伙围着几张拼合的木桌,各自摆开“场面”(击乐、弦乐),一切均按鼓师手中比划的“签子鼓眼”,开启活动,进入戏路。
坐唱演员置身于群众之中,台上是玩友,台下是茶友,相敬如宾,水乳交融,有点像今天的沉浸式戏剧体验。玩友们的坐唱,也是一种文化宣传形式,无论是演唱传统戏、现代戏,其内容都在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群众在娱乐中也可受到教益与启迪。
早在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苍溪县东溪场成立“川剧班社”“玉仪班”的同时,就创建了川剧玩友业余组织。进入民国时期,川北各地相继成立了“玩友乐社”“玩友俱乐部”“玩友大会哨”“老郎会”“松寿梨园”“金石声剧社”等,类似于板凳戏的玩友组织曾经有129个。
上世纪80年代,川北民间板凳戏迎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鼎盛时节,各地玩友团队迅速递增,演唱赛事、联谊交流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名噪巴蜀。正是这一时期,兴许是板凳戏表演形式独特而又接地气的一个“坐”字,引起了戏剧界同仁们的关注,历经鉴赏与解读,人们又赋予它新的称谓:“川剧坐唱”,成为城市社区文化和老年文化的一大特色。
罗宇翔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整理
新闻推荐
目前,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征求意见稿已经编制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规...
苍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