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里安新家 “避风港”内有温情
志愿者们在铺床
安置点里安新家 “避风港”内有温情
没有往日的琅琅读书声、没有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没有往日嬉闹的孩童……郑蒲港新区白桥镇中心小学作为防汛转移人员安置点迎来了第一个早晨。像这样因汛情转移人员的集中安置点,在郑蒲港共有8处。截至目前,共转移安置群众221人。转移群众在安置点住得习惯吗?生活怎么样?7月20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看各处“避风港”如何为转移群众遮风挡雨。
“防汛大于一切!手术再等等!”
“这样疼下去可不是办法,你什么时候来做手术?”
“防汛大于一切!我这个肾结石还能忍,再等等!”
早晨5点钟,天刚蒙蒙亮,刚睡下3个小时的郑蒲港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卜黎明就爬了起来。3天前,他接到命令,驻守白桥镇中心小学,提前完成安置点的布置工作。就这样,他预约的肾结石微创手术就推迟了下来。
进行教室消杀、床铺设置整理、安装淋浴设备、添置防蚊用品……自从来到安置点,他和同事们就没停下来过,已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为了让转移群众来了就能入住,住了就能舒心,安置点的每一处细节,卜黎明都亲力亲为,布置到位。
“卜大哥,你放心,晚上我们睡得很踏实,就连夜里去卫生间一路上都有路灯,真的很贴心!”安置点村民吴正玉激动地说。
“住在这,身安心也安”
爬房顶、架管道……20日上午9时,郑蒲港新区建设局工作人员陶勇正带领着工人们,给安置点安装燃气热水器,保证当天能让群众洗上热水澡。
白桥镇党政办主任、白桥镇中心小学安置点负责人曹守明告诉记者,在安置点搭设的淋浴房内,不仅24小时提供淋浴热水,还为群众准备了浴盆等物资,尽可能方便群众在这里生活。
“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得很了。”80岁的魏道兰右腿行动不便,老人独自居住在白桥镇后港社区。为了应对牛屯河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老人成为第一批被转移到白桥镇中心小学的安置群众。
“1954年发大水,江水漫了过来,可没这么好的安置条件。”回忆起14岁那年发大水,跟着母亲投靠亲戚时的场景,魏道兰不禁感叹:“住在这,身安心也安。”
“一切以转移群众的需求为中心”
在郑蒲港新区另一处安置点姥桥镇联合中心小学安置点,记者看到,每间教室内,整齐地摆放着10张床。该安置点负责人胡业山告诉记者,目前该安置点转移的群众已有92人,均为姥桥镇敬老院人员。
“由于安置人员年龄较大,我们特意给每个走道铺设了防滑垫,防止老人摔倒跌伤。”胡业山告诉记者,安置点还特意联系了原敬老院食堂,让其供应伙食,“一切以转移群众的需求为中心。老年人牙口不好,饭菜要吃得软烂,伙食不变,他们吃得更放心。”
82岁的邱运财和80岁的邱运悦两兄弟,7月19日傍晚被送至白桥镇卫生院安置。“这里好啊,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指导我们用药,比待在家中踏实多了。”老人邱运悦说这话时,白桥镇卫生院护士杨光翠正在为其测量血压。
文图/记者 任德玲 刘明培 通讯员 丁刘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鑫)近日,苍溪县召开医疗卫生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会,组织观看欺诈骗保警示教育片,安排部署了全县卫生健康行...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