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之花绽放狮山龙湖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发展之路
四川师范大学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师生赴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参加“中国日”文艺展演活动。
在成都市区的东南,有一座人文积淀深厚、传统文化研究历史悠久、充满文化感召力的学术重镇——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组建的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犹如一个精神坐标,矗立于狮山之巅,浸润在龙湖水畔。这一赓续文脉、滋养心灵、涵育德行的新平台,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吸引越来越多的师生在这个传习基地感悟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邓希雯 (图片由四川师范大学提供)
深耕巴蜀文化沃土 传统文化研究“火”了起来
“区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向成说,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成立以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区域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上,提出了巴蜀文化活态文献的概念,认为今天偏远地区、乡村存在的一些民俗、民歌、方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态呈现。
从一批批科研项目相继申报成功,到一批批研究成果陆续产出,全方位展现鲜明的巴蜀文化特色;从四川历史名人的文化资源挖掘到校地合作塑造传统文化品牌,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为更好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着力精耕细作。
一年来,涉及巴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项目立项30多项。其中,《清代民国中西方珍稀文献中的川西藏缅语资料集成与研究》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这是四川师范大学首次获得这一类别国家级项目的立项。
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致力于培养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保护者、传承者、弘扬者。过去一年,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倾力于巴蜀民间濒危文献搜集、整理及数字化建设项目,通过挖掘民间文化瑰宝来阐释传统文化。近年来,师生的身影活跃在巴山蜀水、田野山林,开展巴蜀文化民间歌谣文献、清代巴蜀宗族类碑铭文献、方言文化资料等的收集整理、阐释保护工作。《通江民间故事·校补图注》即将出版,《巴蜀民间文献大系(25卷)》之《巴蜀汉族婚俗研究》《四川民间佛教美术遗存研究》《唐宋时期巴蜀民俗资料汇编》初稿完成,《四川方音字汇丛书》第一批成果结项出版,《嘉陵江流域方音字汇——20世纪四川方音大系之二》入选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项目一期工程12个年度课题全部通过验收……
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积极参与四川省重大文化项目——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扬雄研究中心”和“武则天研究中心”形成并出版了一大批历史名人文化研究成果。今年,《四川历史名人经典研究文丛·扬雄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西道孔子扬雄与蜀学传统的构建》发表,形成《百年扬雄研究文献综录·文学卷》《百年扬雄研究文献综录·语言学卷》《百年扬雄研究文献综录·文艺美学卷》《百年扬雄研究文献综录·哲学卷》4部著作。《武则天研究相关论著目录》(第1卷)、《帝都间的武曌:武则天传》、《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武则天》即将出版,《正史中武则天资料整理研究》《武则天时期的巴蜀研究》等也在顺利推进中。
构筑传播传习高地 传统文化教育“热”了起来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说:“培养传统文化学习者、保护者,服务治蜀兴川战略部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巴蜀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从凝练巴蜀文化传承与发展课程体系,到成立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新文科实验班,从“课前诵读”“二十四节气”到“悦读经典”“中华文化系列大讲堂”,传习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新风尚。
不久前揭晓评选结果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作为创新性教育成果,从2100余项全国各地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教博会最高奖serve奖(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奖)。教育部“长江学者”华学诚教授、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研究员均认为,成果“在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今年,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新文科实验班开班。实验班突破学科专业限制,推进文史哲贯通培养,融入自然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培养扎根巴蜀大地、传承创新中华文明、凸现巴蜀特质,有较强学术潜质的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据悉,实验班现已向全校发出招生通知,第一届拟招收学生30人,由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在全校2019级文史类、理科类和工科类所有专业学生中择优选拔。
每到第一节课课前10分钟,全校学生诵读经典的声音就响彻四川师范大学校园。课前诵读中华传统经典10分钟,已经成为四川师范大学学子的学习习惯。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还组织编写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本·中华经典每日一诵》读本。该读本为纸质书本与在线数据包相结合的新形态书籍,共计30万字。
每逢二十四节气日,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便组织师生在校内孔子像下,分“悠悠岁月,千古流芳”“斗转星移,气贯长虹”“日征月迈,泱泱华夏”“且看今朝,少年壮志”4个篇章诵读经典,指导教师对中华节气传统文化内涵和所诵经典篇目进行全方位解读,让同学们在诵读仪式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每年读书节,都由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承办“悦读经典”系列活动。今年,四川师范大学以“诵古今经典、书华夏文明、讲中国故事、演蜀风川韵”为主题,举行了读、诵、写、讲、演5个部分上百个传统文化活动,涌现的优秀节目在全国、全省同类比赛中获得高级别奖项。其中,现场展演作品《蒹葭》采用传统吟诵调,融合古琴、箜篌、唐鼓、古典舞等表现形式演绎传统诗歌,在四川省2019年中华经典颂写系列讲演活动中获得大学生组一等奖。
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牵头举办的“中华文化系列大讲堂”包括中华文化大讲堂、蜀山讲坛、川师大讲堂、名师讲堂和嘤鸣讲坛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文论、巴蜀文论、四川方言与民俗、巴蜀历史与文化、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川剧艺术、四川民歌民谣、四川佛教美术等专题开展文化讲座,一年逾200场,影响越来越大。
厚植以文载道情怀 传统文化普及“靓”了起来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文化方位,思考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与全人类共享中华文化的伟大智慧。”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刘敏说。
从企业、机关、学校,到乡镇村社,走进百姓中间——“天府人文”百场讲座、中华传统文化宣讲、中小学共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以巴蜀文化为主线开展的文化传播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止步于学术领域,走进了千家万户。从赴亚洲、欧洲开展高等学府高级别讲坛、展览、文化交流到文化艺术演出,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发动相关专业师生深入社区,开设以“普及科学,传播真理”为主题的大型“天府人文”百场讲座。每周三上午10时到11时30分在学校附近社区开设免费“书法班”,为社区群众教授书法。组织师生去苍溪学习“唤马剪纸”艺术,去仪陇体会“川北大木偶”,去三台领略“莲花船”唱本,去自贡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去成都郊县开展上巳节出游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还主动与省内中小学共同建设经典诵读、川剧、年画、藏羌彝音乐等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指导中小学建设50门左右巴蜀文化传承特色校本课程;编写《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等中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和地方课程教材;面向中小学和社会,编撰《蒙学选读》等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中小学生读物,以图画、音乐、多媒体、影像等形式,让中小学生熟悉、知晓、认同巴蜀文化,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目前,四川师范大学打造的四川历史名人宣讲成为大众化普及精品,四川师范大学专家做客校外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地方博物馆等开设专题讲座,反响热烈。接下来,四川师范大学将成立四川首个中华文化宣讲队,组织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和专家学者集体研讨备课,编制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目录,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
过去一年,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的脚步不停,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论坛”;在巴基斯坦举办中巴文化嘉年华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在韩国、日本等国家组织汉诗征文诵读、汉字书法比赛以及中国绘画展览,编辑出版外国人写作的汉语诗歌《国际汉诗》。《蜀风蜀韵》巴蜀传统文化节目展演将赴法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演出,向世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13日,苍溪县白桥初中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会议主题,学校支部书记从“对照自身找不足、主动反思找...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