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 通江达海 四川省再添水上出川大通道

四川工人日报 2019-07-16 11:06 大字

嘉陵江正式开启“通江达海”新途径

华琳制图

嘉陵江是全国第一条实现全江渠化的高等级航道,是连接长江与西北的主要水道,更是四川省内河航运动脉之一。自古以来,嘉陵江就担负着陕、甘物资南运四川和四川物资东运出川的重任,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6月29日,在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两艘满载货物的500吨级货船驶离港区,正式开启通江达海新航程,标志着渠化后的嘉陵江,在30年后实现全江通航。

航道里程缩短由“通”变“畅”

嘉陵江从广元境内南下,经苍溪、阆中、南部、南充,在重庆汇入长江。曾经的嘉陵江,水流湍急,滩险礁石多,航行条件差、运输能力弱,年通过能力仅为200万吨。1987年,嘉陵江马回电航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嘉陵江渠化工程拉开序幕。经过近30年的综合开发利用,如今的嘉陵江通航条件已极大改善,正逐步成为真正的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四川省水路运输的黄金水运大通道。

记者了解到,随着嘉陵江川境段534公里全部渠化完成,广元到重庆的航道里程比渠化前缩短56.2公里,形成一条“水上出川大通道”。 航道条件得到改善,航道等级由渠化前的6级、7级提升到了现在的4级。嘉陵江川境段已由“通”全面变“畅”,正从“走得了”向“走得快”转变。

“嘉陵江川境段14级梯级枢纽全部建成并实现正常蓄水,全年可通行5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过1000吨级船舶,全江年通过能力由最初的200万吨提高到4000万吨,腹地货源能够通过嘉陵江至重庆,实现通江达海,享受长江经济带的红利。”据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局长刘孝明介绍,嘉陵江沿线的广元港红岩作业区、南充港都京作业区、河西作业区化工园区专用码头、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等4个主要作业区,可为腹地范围内的件散杂货、集装箱、液货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流域现有航运企业15家,货运船舶1400余艘,运力总吨达27万吨,为嘉陵江航运发展提供运力支撑。

企业成本降低 效益明显提升

嘉陵江流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石油、煤炭、铁矿等适水货物资源丰富。当天,从广元港发出的货物均来自于甘肃明珠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这次运输的是我们公司生产的重金属矿粉,共计1000吨。我们开始是从甘肃陇南通过公转水至广元港红岩作业区,装载好以后,经嘉陵江直航重庆果园港,再经长江到江苏张家港,最终到达辽宁营口。”该公司董事长许健告诉记者,在通航前,货物基本靠铁路运输,运费较高,“现在,走水路运输,西北的矿产品、农产品和其它大宗商品通过广元港,就能运往沿江沿海地区和世界各地。运量大,运费低。较铁路运输,水运节约了近一半的价格。”

据测算,广元至重庆铁路运距415公里,每吨公里运费0.273元;公路运距429公里,每吨公里运费0.58元;水运运距689公里,每吨公里运费0.08元。相同货物从广元运至重庆,嘉陵江水运运费是铁路运输的48.6%,是公路运输的22.2%。相比而言,嘉陵江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省、能耗低、运价廉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同时,通过通航建筑物的联合调度,可实现船到闸开,进一步提升船舶运行效率,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一体化通关、一单式运输、全程物流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嘉陵江将成为串起西部与长三角、粤港澳的内贸物流新通道。

构建立体交通走廊 调整运输结构

据悉,嘉陵江全江通航是全面落实国务院推进运输结构调整3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广元港和腹地目前连接有5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实现了与成都经济区、川东北地区、陕南、陇南、川东地区的有效衔接。同时,红岩作业区和张家坝作业区均规划了进港铁路专线;与南充港化工园区码头紧临的工业园区,园区与港口有双向4车道公路连接,进港专用公路、铁路已建成并直接进入工业园区。

“嘉陵江的全江通畅将与沿江的铁路网、公路网共同构建起立体交通走廊,提高基础设施的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为川东北及甘肃、陕西地区长途大宗物资运输组织提供更优化的方案。”刘孝明表示,全面发挥嘉陵江高等级航道的航运潜力,对四川省融入长江经济带、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等具有重大意义。

充分发挥嘉陵江航运优势将促进产业聚集和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沿江旅游发展,加快区域对外开放,对沿江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四川交通航务部门将深入贯彻省委关于推动四川水运发展的要求,在提升港航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优化全江船舶过闸效率、加快市场培育、加强航运物流服务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嘉陵江航运发展的优良环境。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