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云村的幸福——苍溪县岫云村的“脱贫帮扶模式”调查

广元日报 2018-07-25 01:02 大字

本报记者张建明白洪文

太阳山,由北向南横亘在离苍溪县城50公里的白驿镇境内。站在山巅,苍野茫茫。遥望山脚的岫云村,蓝天白云下,山村小洋房错落有致……

2016年岫云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2017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目前全村246户人家有153户购买了小汽车。短短十年时间,岫云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幸福路。

6月26日,雨后初晴,记者来到岫云这个花团锦簇的美丽小村庄。我们走家串户,遇见的村民脸上都挂着甜美的笑容,话语里都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幸福

……

我一定要把订单完成好

院子边一群豆花鸡正在欢快觅食,圈里猪的鼾声连连,核桃树上的果实压弯了枝头……

正在给鸡喂包谷的郑荣华虽然手脚不咋利索,见有客人来,放下活路热情的招呼我们“快坐快坐”。

1988年发现患有类风湿后,郑荣华的手脚关节日渐变形,逐步丧失了劳动力,丈夫又有智力残疾,郑荣华一家成为村里的贫困户。

“病了以后我莫法做重活,只有喂养一下猪呀鸡呀啥的。前些年,鸡下了蛋,猪也养肥了,又很难卖出去。每次卖猪都要找亲戚邻居帮忙,很麻烦。2015年,村支书李君把我家的两头猪放在网上拍卖,一下卖了7600元。从那以后,我家按照传统方式喂养的猪、鸡,种的蔬菜、粮油啥的都是李书记他们帮着卖。”郑荣华话语质朴。

“现在生活咋样,还有啥困难吗?”

“我们的传统农产品不愁销,日子越来越好过,感到很幸福。我们加入了‘私人订制·一品一家\’活动,今年我家签了两头肥猪、20只土鸡、1000个土鸡蛋的‘大\’订单,总共12000元我们也拿到手了。现在愁的是怕年底1000个鸡蛋不够数,所以我准备再养一窝土鸡,一定要把订单完成好。”郑荣华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在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建筑工地旁边的菜园子里,86岁的王泽淑正在摘牛皮菜,放下手中的活,她和我们拉起了家常。

“您这么大年龄了,干活行不行呀?”我们有些担心。

“你们年轻人莫看我年纪大,我一年到头就是闲不住,喜欢做喂鸡打猪草这些事。呵呵!”老奶奶虽然有些耳背,可精神头很好,堆满笑容的脸上皱纹褶子很是明显。

四年前,岫云村通过“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销售村里的“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绿色蔬菜和有机粮油,城里人吃上了地道原味的生态农产品,村民们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第一年,我养了两头猪5只土鸡。猪要养足12个月,只喂包谷、红苕和青饲料,鸡都在地里散养。当年,与我家结对的‘成都亲戚\’全部买了,收入6000多元。后来,‘成都亲戚\’说我家的猪肉很香很好吃,也就一直和我们结对了。今年春节前,‘成都亲戚\’还到我家来了的”王泽淑的言语中,洋溢着自豪与幸福。

真正吸引我的是青山绿水好空气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沿着开满格桑花的石板路来到“感恩亭”,亭子右边的山坡下有一片桃园,一位老人正在挖排水沟,一条雪白的长毛大狗在一旁不停地跳跃嬉戏着。

“老乡,在园子里务工多少钱一天?”记者问。

“我干的是义务工,没有工资哦。”停下手中的锄头,老人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说。

“这是为啥?”记者有些不解。

“刚刚是给你们开玩笑。这块地是我儿子回来承包的,种的桃子和李子树。今天,我是来帮工的,儿子在下面地里除草呢。”老人指着山下笑着说。老人叫李奎华,今年78岁,是一名退休森工。

按照李奎华手指的方向,我们顺着盘山水泥路来到山下,远远就看见桃园的路边停着一辆越野车,刚割完杂草的李伟荣正在给桃树修枝。今年51岁的李伟荣一直在成都经商,而他作出返乡创业的决定只用了一个晚上。

李伟荣告诉我们:“今年春节回家过年时,看见岫云村变了,而且变得很快,变得很美。硬化的村道四通八达,原先村里的草房被瓦房和小洋楼代替,村里正在打造生态产业园。村支书李君希望我回来为家乡做点事,我只考虑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便与村委会达成协议,承包了130多亩坡地,栽植了7000多株桃树、李树。”

“真正吸引我的是家乡的青山绿水和好空气。在岫云住了3个月,早上起来不咳嗽了,身体比以前好了。”李伟荣说,“现在我种的桃树、李树,全部使用农家肥,人工除草,生物杀虫,为的就是要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打好园区生态这张牌,把城里人吸引到乡下来,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何况这里每天都有纯净的好空气呼吸,比城里人幸福多了。”李伟荣黝黑的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

十年探索走出脱贫帮扶创新路

从走进岫云村开始,我们的耳朵里就不时听到隆隆的推土机声。岫云生态产业园区的10公里道路刚刚完工,进村的道路也扩建完成,生态竞技垂钓池、游客停车场正在开挖建设……

岫云村的变化太快了,一天一个样,一月大变样。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说:“岫云人是幸福的,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机。”

其实,为了抓住这个好时机,李君带领乡亲们整整探索了10年。(紧转A2版)

新闻推荐

三问苍溪项目建设大比武

本报记者徐凯谢佳蕾今年初,市委市政府为把项目投资建设年活动推向纵深,决定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武”。很快,在各县区形成竞争...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