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运山模式”

广元日报 2018-07-12 02:06 大字

饶恒杨强

因天赐神山而得名“运山”的小镇上,肥沃的土壤经过雨季的洗礼,孕育着绿意盎然的希望。笔者近日在苍溪县运山镇看到,脱贫攻坚“运山模式”,正铺就出一幅幅斑斓画卷。

进考场入耳又入心

一大早,运山镇秋垭村村委会就闹腾开了。“你家啥时候脱贫的?”“2016年。”“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了吗?”“国家补助了2万,县政府补助了1.5万,给咱修了新房哩”……各种问答的声音此起彼伏。

笔者了解到,运山镇创新宣讲模式,采取1/3的时间宣讲、2/3的时间抽问的方式,以巩固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掌握和接受感恩教育的成效,有效破解了政策宣讲入耳不入心的“难题”。

“啥子?我们还要考试?活了大半辈子了,只听说过娃娃考试。”一听说要“进考场”考试,贫困户纷纷议论开了。据悉,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运山镇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和农村群众实际,以“感恩教育”为主题,量身定制了“运山贫困户”试卷。同时根据贫困户的产业基础、住房保障、政策掌握等情况,将贫困户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因户施策,不平均用力开展结对帮扶。

排位置好风家家传

和往常一样,该镇龙井村村委会早挤满了人。“环境卫生好不好,群众大会见分晓。好赖中差大家评,排名后三真臊皮。”说起一月一次的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村民奉天聪即兴编了句顺口溜。

为切实增强贫困户爱护环境卫生的行动自觉,运山镇采取“现场观摩、轮流打分”的方式组织贫困户逐户轮流参观其他贫困户的家庭环境卫生,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同时分别拍摄卧室、厨房、厕所三张照片,制成专题幻灯片在群众大会上统一播放,让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贫困户作表态发言。

在运山,流传着一句歌谣“运山有好人勒,好人交好运哟”,这句民谣并非是空穴来风。截至目前,运山镇已连续举办七届“运山好人”“传承家风”“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评选活动。

强产业搭互联网快车

面临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释放红利的重大机遇期,如何抢抓机遇推动跨越发展?运山镇把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三提促三无”行动,以“采摘农业”为抓手,引导农户建立“淘宝网店”“微信商城”,让运山的小水果产业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对此,双牌村文笃理深有感触。作为运山脆红李的引进人,从无人问津到价格被网民抬到20元/千克,产品依旧供不应求,文笃理依托电商服务平台,带动周围贫困户,将运山镇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推向全国各地。

截至目前,运山镇巩固发展苍溪梨5000亩、红心猕猴桃5000亩、脆红李2000亩、麻苹果及其他特色小水果2000亩,依托互联网,产销两旺,成为了苍溪县首个实现“全域园区”的产业强镇。

如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主动“造血”想脱贫?如何健全扶贫长效机制,鼓足“钱袋”真脱贫?运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脱贫攻坚“运山模式”在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中日渐羽翼丰满。

新闻推荐

苍溪县统计局“盯对”摸排隐患确保汛期安全

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对帮扶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苍溪县统计局第一时间组织帮扶工作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前往唤马...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