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蒲港新区白桥镇聚焦产业扶贫巩固脱贫质量
在郑蒲港新区白桥镇红旗村,自从村里种上了瓜蒌,村里的贫困户就有了稳定的收入。该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眼长远目标,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搭上产业扶贫的“快车”。
6月26日下午,在白桥镇红旗村的瓜蒌基地里,贫困户尹贤芸正和十几位村民一起,忙着给瓜蒌除草。尹贤芸今年52岁,几年前,丈夫意外死亡,她和儿子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尹贤芸成了贫困户。“我承包了8.8亩瓜蒌田,每年1亩田给我480块钱的管理费,一年下来能拿到4224块钱。”尹贤芸说,除了在瓜蒌基地打工,她还通过村里的劳务公司找到了保洁工作,每月有800块钱的收入,一年下来有9600块钱,“加上每年3375块钱的土地流转收入,一年能有17000多块钱,日子越来越好了。”
红旗村瓜蒌产业示范基地是白桥镇探索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我们村一直以来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红旗村党总支书记葛开云说,一次偶然的机会,瓜蒌种植引起了村里的关注,在新区、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项目很快提上日程。从2016年5月以来,红旗村先后对基地范围内闲置土地进行流转,以每亩500-600元的价格承包土地560亩,涉及贫困户22户,全面发展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同时鼓励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劳动,以80-130元日工资标准让20多户贫困户和30多户一般农户在示范基地参与田间管理,获得务工收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瓜蒌收获后根据市场行情,可获得每亩2500-3000元的种植收益,保证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自从村里建起了瓜蒌基地后,贫困户有了家门口的产业脱贫项目。”葛开云说。
据了解,2016年底,红旗村成功通过省第三方评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贫困村达标出列。2017年以来,该村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着力于八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更多报道详见16版)
本报记者柴胜松通讯员熊亚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园文·图)近日,广元市作家何先鸿的报告文学《奔腾的嘉陵江》由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奔腾的嘉陵江...
苍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苍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