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帮实扶促新生——苍溪县多举措帮扶社区服刑人员归正

广元日报 2018-05-31 00:00 大字

杨伟平吴丽霞

“去年我发展了白芨产业,收入7万多元,今年,我又扩种了8亩多,预计今年能收入20万元。”日前,苍溪县东青镇社区矫正人员汪某来到该县司法局东青司法所,向所长温仕均报喜。

“你们不仅让我认识并改正了错误,还帮助我重新树立信心,找到致富门路,我这才有了抬头做人的底气!”汪某拉着温仕均的手,激动地说。

通过严格监管、真情帮扶,将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意义重大,苍溪县近几年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临时救助显关怀

2016年2月1日,唤马镇社区服刑人员黎某收到短信通知——他的“一折通”账户收到民政临时救助款500元。

犹疑间,他接到元坝司法所所长蔺孝章的电话,称在黎某到司法所报到时注意到了他的特殊情况后,便向相关单位通报了他的特殊困难,镇民政所为他解决了500元的临时救助款,春节后,按程序还要将他纳入农村低保。

“我是个犯过错的人,党委、政府还这么关心我,我太感动了。我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接到电话,黎某感激得无以言表。

如今,黎某已顺利解除矫正。他发挥篾编技术特长,就地取材,经营起篾编生意,家中早已盖起了小洋房。

在苍溪,像黎某这样接受过临时救助的社区矫正人员,还有130余名。目前,他们在各部门的联合帮扶下,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都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的幸福生活。

“首先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才有安守本份的基础。”该县司法局局长周正杰介绍,近3年,该局通过发放临时救助款、送实用物资、纳入低保救助等方式,向社区矫正人员重新做人伸出了扶持之手。

心理矫治促改造

“社区矫正的重点,还是要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从思想认识上改过自新,从而降低他们再次犯罪的几率。”该局专业心理咨询师李青向笔者介绍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五龙镇社区服刑人员胡某,个性偏激,十分抵触矫正管理,不按时参加集中学习和社会服务。县司法局获悉后,一边对胡某进行批评警告,一边派出两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矫治。经过驰而不息的努力,胡某心灵的坚冰开始融化,开始主动接受矫正和监管。2013年,胡某在五龙街道“4·8”火灾中,奋不顾身冲进火中,救出一名8岁男童,自己却全身多处烧伤。

“心悦诚服才会循规守矩”,李青告诉笔者,及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开展心理矫治,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服刑人员身份,对顺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意义重大。

技能培训助致富

“有技术,能致富,让他们有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帮助矫正人员走上社会正轨的关键举措”。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匠教授,是苍溪县提升社区服刑人员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进而同步脱贫致富的三个主要途径。

东溪镇社区服刑人员王某,本身具有电器维修技能。在社区服刑期间,他表现良好。在县人社局举办的一期创业培训班中,东溪镇司法所推荐他参加培训。

学习结束后,王某向银行申请了10万元的创业专项贷款,创办了一家以空调销售、安装、维修为主业的公司,还吸纳了30多人就业。王某谨记矫正教诲,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公司生意日渐兴隆,去年,他的公司实现纯收入50余万元。

安其身,暖其心,真帮实扶促新生,这是苍溪县社区矫正一以贯之的理念。困难救助、技能培训、心理矫治、税费减免、创业贷款,这是苍溪县社区矫正最常用的工作方法。

近三年来,苍溪县累计监管社区服刑人员917人,先后给予112人临时困难救助,落实低保救助24人,落实技能培训423人,推荐就业107人,无一名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亦无社区服刑人员在解除矫正后重新犯罪。

新闻推荐

托举山村脱贫梦——苍溪县八庙镇王家口村第一书记文城小记

本报记者崔华忠初夏风光最宜人,奔波在田间地头的苍溪县八庙镇王家口村第一书记文城却无暇欣赏清新的山村景色。眼下正是夏...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