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猫垭的春天
?任小昌
桃花红,山里闹,老农笑。
周末,我驱车驶入苍溪县黄猫乡,倏然闯入一个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美丽田园,靓丽新村。
漫山遍野桃红赏心悦目,千年银杏树叶碧绿晶莹,五彩花卉草木惹人陶醉,天蓝地绿水清引人入胜,踏青赏景拍摄蜂拥而至,山民热情迎客笑脸灿烂,山园田园家园现代逸园。
耀眼的黄猫垭五彩观光园,游人如织,生态植物拼成的“黄猫”两个大字格外醒目。一位中年老农模样的人在给一群工人们示范锄草要领,一边干活一边说:“锄草也是一个细致活儿,要用心一根一根地拔,挨片挨片地拔,不厌其烦地拔,才不会有杂草与果树、花草争肥,结出更多的金花银果!”锄草工人听得专心,会意地点点头,紧绷的脸上渐露笑容。中年老农正是“桃花源主”——其貌不扬,戴着眼镜,中等身材,穿着朴素,黝黑面孔,皱纹深深,人称“罗老憨(老汉)”的罗洪。
在寒暄时,我得知,网罗所有的鸿运是罗洪名字的本义。大巴深山的孩子就像大山一样,自有一股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闯劲、韧劲、拼劲。年青时,罗洪经营过小食店,卖过副食,卖过摩托车,对赚钱的门路总要闯一闯。1998年春节刚过,跟随打工大军,他恋恋不舍告别妻儿,南下广州、深圳打拼,又转战成都,后在一家石材厂落脚。他从搬运工人干起,夜以继日,搬运石材,经常把十指磨穿,满手贴着创可贴,还忙里偷闲勤学看料、切割、设计、装修……那时,他磨着石头,扛着石材,睡着硬板,做着“爱拼才会赢”的老板梦。
十六载艰辛创业路,罗洪靠着黄猫垭人憨实的拼劲在蓉城生根,办起春蕾石材公司,“草根”渐渐长成大树,他的公司成为西南地区石材行业规模较大、产品齐全、价廉物美的龙头企业之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身价过亿的罗洪,本该在蓉城过着富裕安逸的大都市生活,他却与众不同,又来了憨劲,燃起“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美梦。“又想回那个穷旮旯去折腾,图啥子嘛?”“回报家乡不图啥子回报!”2012年初,47岁的罗洪不顾妻儿、父母反对,毅然决定返乡创业。他的想法很简单:老家很贫穷,却有那么好的乡愁,那么好的青山绿水,那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不开发可惜了。
信心满满,罗洪怀揣多年积蓄,返乡践行“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的理念。思想开放,眼界就会开阔。干农业,不能瞎子打灯笼——照旧(照舅),需用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念和战略眼光,科技开道,奋发前行。他三顾茅庐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实地勘察、检测,发现黄猫的土质、气候非常适合种“桃”,脆红桃、红心猕猴桃、白肉枇杷。说干就干,他把成都的石材公司放手给儿子干,注册了四川省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发展公司,回乡当起新型农民,在君寨村先期流转土地,不惜重金网罗国内最优质的品种,采取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发展特色水果,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占百分之五十,公司占另一半股份。他的务实行动,村民看到盼头,在外务工的人也看到家乡的希望,回乡创业,同心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阔步脱贫致富齐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步入桃红五彩的黄猫垭农业产业园,栽有三千多亩脆红桃林、白肉枇杷林、猕猴桃园,山坡有桃花观赏林,高山有杜鹃廊道,聚集全国五十六种观赏桃花品种,新育六种优质桃树,拥有国内面积较大的白肉枇杷园。园区吸引周边上千村民务工,每人年均收入有几千至几万元。
春天看桃花,夏秋赏百果,四季景色美。每到桃花盛开季,黄猫垭变成世外桃花源,游客络绎不绝,园区和农家乐生意火爆:桃花花期从2月开放到4月,脆红桃采摘从4月到11月,一斤能够卖到十元。最美数脆红桃采摘季,五光十色的桃园,阵阵果香扑鼻,低矮粗壮的桃树,绿叶掩映其间,一个个红艳艳的桃子饱满水嫩,粉红腼腆引人馋涎欲滴,香气沁人心脾,吃上一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黄猫乡既是川陕革命老区,又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区,因峭壁上有两个酷似猫的黄色奇石,得名黄猫垭。1934年,革命先辈徐向前、李先念在此指挥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黄猫垭歼灭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洪深懂其理。家乡人穷的是自然条件,落后的是观念,差的是发展无门路,富有的是生态绿色和红色文化的资源禀赋。他联合几个老乡投资修缮黄猫垭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红军公园、红军广场、红军堰、红军路,接通农业园区、旅游景点、县乡道路,带动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热起来。近年来,罗洪还投资两亿多元,打造园区基础设施、绿色产业、文化节点、生态旅游,不仅将黄猫乡建设成全省一流、享誉全国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还让黄猫垭附近五个村的村民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
“黄猫垭呀,我幸福的家,山清水秀五彩花,黄泥坎下桃花艳,人间仙境美名扬……”在罗“老憨”行进的小车里,播放着一盘光碟,循环播放四首歌曲:《我亲亲的黄猫垭》、《黄猫垭战歌》、《五彩黄猫垭》、《黄猫人的康庄大道》。伴随令人陶醉的优美旋律,放眼远眺,一个桃红的山野,一个七彩的桃花源新村,仿佛让人的思绪穿越时空:“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新闻推荐
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就如这首小诗中涌动的旺盛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姿态。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经典咏流传》的舞台,来自威宁自治县石门乡一群孩子...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