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广元实践
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经济总量翻番速度加快,规模质量同步提升。GDP由2006年169.29亿元,达到2016年660.01亿元,10年间跨越了5个百亿台阶,翻了一番多,是2006年的3.9倍,年均增长11.4%。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40.0亿元,达到2016年262.87亿元,10年间翻了两番多,是2006年的6.57倍,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92.7亿元,达到2016年618.35亿元,10年间跨越了6个百亿台阶,翻了两番多,是2006年的6.67倍,年均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72.9亿元,达到2016年331.07亿元,10年间翻了两番多,是2006年的4.54倍,年均增长1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06年5.11亿元,达到2016年40.57亿元,10年间翻了两番多,是2006年的7.94倍,年均增长23.0%。
(二)城乡产业关联性增强,比例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8.3:30.9:40.8调整为16.1:46.6:37.3,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5.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2.2、3.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三二一”型转变为“二三一”型。在2006年实现二产业首次超过一产业、2009年工业首次超过农业、2010年二产业超过三产业。2016年工业比重达39.8%,比2006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三产业比重连续四年呈上升,分别比上年提升0.3、1.7、0.9、1.0个百分点。
(三)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协调度提高。2016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5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2.4%,比2006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逐步形成以市城区为核心,县城为中心,中心集镇为节点的河谷走廊城市群,以城带乡能力增强。农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已基本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234个,“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636个,新村聚居点748个,省级“四好村”67个,市级“四好村”286个。全市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行政村通公路,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006年的3.13缩小到2016年的2.62。2007—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1%,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快2.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生活性消费比重)分别为40.8%、40.1%,分别比2006年下降2.2和9.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快7.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7.6%和7.4%,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差距由2006年的3.9个百分点缩小为0.2个百分点。
(五)城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融合发展进程加快。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建成农家店2646家、配送中心14个、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31个,覆盖了100%的乡镇和63%的行政村,逐渐完善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加快了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师比由2006年的18.8:1缩小到2016年的11.7:1。城乡每千人口拥有病床7.51张,比2006年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提高4.91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9个,比2006年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提高2.59个。
二、主要工作举措及经验
(一)脱贫攻坚谱写统筹城乡新篇章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精准核实对象、科学制定规划、精准帮村帮户、精准推进实施,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016年,贫困人口从34万下降到17万,贫困发生率从14.6%下降到7%,实现了148个村、6.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造出的脱贫奔康“六化行动”、金融扶贫“三大机制”、健康扶贫“四大工程”等重大举措、成功做法在全国、全省宣传推广。
(二)“全域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一盘棋”的规划理念,既全域覆盖,又突出重点和多规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一是逐步完善综合规划体系。已完成《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修编,启动了新一轮《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修编,完成中心城区22个片区控规编制,实现控规全覆盖,覆盖面积达574平方公里。完成专项规划50余项,各类规划方案设计200余项。完成全市230个乡镇总体规划、99个建制镇控详规编制,建制镇控规覆盖率达65%。完成新村聚居点规划2500余个。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新区规划建设,苍溪江南新区、万缘新区已基本建成,三江新区、大荣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大力推进以14个国家级重点镇和15个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速推进,把城镇规划建设和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三园一区”夯实城乡发展载体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带动一产、以现代工业园区带动二产、以文化旅游园区带动三产发展,以城乡新型社区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了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发展的格局。
1.做强新型工业园区,提升以工促农能力。全市统筹规划建设28个特色工业园区,已基本建成20个,2016年,全市工业园区开发总面积达55平方公里,建成总面积达33平方公里,入驻规上企业349家,占全市448户规上企业的77.9%,吸纳就业5.3万余人,在以工促农、促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带动发展壮大涉农产业。围绕带动农业产业化目标,优先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建立起涵盖“广元七绝”、农特产品、软饮料及饮用水、粮油、肉制品、酒类、饲料等行业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2016年,全市规上食品饮料加工企业12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47.41亿元,食品饮料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提高到1.02。二是促进“两化互动”良性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立足特色资源分布,依托重点乡镇,打造了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盘龙医药产业园、木鱼食品产业园等一批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化、专业化园区,促进了特色农产品资源就近加工转化,解决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2.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夯实统筹城乡发展基础。突出“三化”发展和“五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全市建成万亩亿元市级现代农业园区85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示范带动建成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60万亩,较大程度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拓宽农业空间促进生产现代化。在横向功能拓展上,依托园区建成国家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国家4A景区2个、国家3A景区4个、中国美丽田园和最美休闲乡村4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3个、省级休闲农庄6个,农旅互动促进了产业间横向融合。在纵向功能延伸上,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6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产品加工链。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等农副产品逐步实现由粗放型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食品转变,“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二是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市共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114.47万亩,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共有建成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3家,建成农民专合社3709家,家庭农场3170家,社会化服务超市482家,有力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比率达到4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8%,实现了园区发展和主体壮大的“双赢”。三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现代农业园区的成片连线推进,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农业生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以“六个一+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苍溪县“户办工程”经验全国推广。
3.繁荣文化旅游园区,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彰显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在产业发展中互促共进。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27个,其中5A级1个、4A级16个,促进了有效三产发展。一是带动活跃了城乡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园区的建设,推动了城乡资源的重新整合,形成吃住行娱游购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促进服务行业加速提升,使广元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良性转变,旅游对景区沿线及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文化旅游业产值比重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旅游人数从2007年的385万人次增长至2016年的37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1亿元增长至264亿元,分别增长885%、1157%。二是文旅产品逐渐丰富。持续成功举办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节和中国(广元)女儿节,策划组织乡村文化旅游节、紫荆花节、避暑节、红叶节、温泉节、冰雪节等10大特色活动,已形成了春踏青赏花、夏避暑漂流、秋采摘赏红叶、冬滑雪泡温泉,四季有亮点,游客可体验的丰富的旅游产品。
4.提升城乡新型社区,增强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一是提升城乡社区品位。建设城乡新型社区,合理布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购物网点及水电气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城镇社区315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社区覆盖率92.8%。因地制宜确定“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村转居型”社区建设模式,建设了体现“产村一体、园村相融”、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富有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363个。二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内容,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不断适应社区居民群众的新期待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四)“五大改革”激发城乡发展活力坚持以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全面激发城乡发展内生动力。
1.着力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设立改革试验区,综合集成农村改革各项试点工作,成熟一项在全市推开一项,创造出的“七权同确”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取得新进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林权、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基本实现应颁尽颁;全面完成33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乡镇217个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已完成调查登记工作。苍溪县获得“全国林改工作先进县”称号。二是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建设取得新突破。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建成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了农村“三资”管理和流转信息平台,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联网运行、交易平台与管理审批平台网上对接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基本形成,并出台多项交易制度,促进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剑阁县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签订了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平台试点建设合作协议,建立了全省首家联网的县级林权流转交易平台。三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2.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新设、引进、试点、改制等多种途径加快推动新的金融服务机构进入广元市城乡金融市场,已形成多元化金融组织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改制组建农商银行2家,发展小贷款公司1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0家,市级保险公司21家,保险代理机构6家,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573个,金融机构网点空白乡镇仅剩7个,较2007年减少27个。二是提供各类融资服务。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及直接融资支持,有力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共推动7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并实现直接融资近3个亿。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90.45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550.78亿元,年均增长39.43%。
3.探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一是出台《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基本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零门槛”,2007年至今,共实现农转143529人。二是印发了《广元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实有人口管理,引导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并融入城市,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在就业、医疗、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全市登记流动人口19万余人,发出居住证明3000余张,办理居住证400余本,进一步增强了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4.积极试点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改革,广元市构建了完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框架体系,初步实现制度覆盖、城乡统筹的目标,并率先在全省完善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参保城乡居民的欢迎,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6%。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不分城乡户籍身份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参保率达97%。三是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5.稳步推进用地制度改革,为城乡建设提供保障。一是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广元市经批准挂钩项目立项56个,规模2160.266公顷。2007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发土地3万多亩,整理土地200多万亩,新增耕地约21万亩,累计投资约30亿元,确保了工业强市和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二是全面建立和完善了耕地保护机制,全市目前耕地保有量32.79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7.11万公顷,确保了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五)强化统筹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坚持推进道路、水、电、气、网络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教育、卫生等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1.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是大力推进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92公里,实现所有县区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大力推进渡改桥项目,共新建渡改桥120余座,基本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过河难的问题。广元机场航线增加到5条,广元港红岩作业区建成试运行。二是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亭子口大型水利枢纽、上石盘电航枢纽、剑阁下寺调蓄壅水等一批重点调蓄工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乐园、双峡湖、曲河、雷家河、大寨等5座中型和梅岭关、杨家河等5座小一型水库推进有力有序,大洋沟小一型水利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市累计解决了223.9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7个。三是着力强化供排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乡供排水网络建设,有序推动城镇供排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快实施城网、农网建设改造,积极营造城乡服务同优、网架同强、管理同质的和谐供电环境。投入28亿元农网改造资金,全面消除无电区;加强城市配网建设,总投资4.4亿元建设城市配网项目223个,实现负荷合理分区,增强互倒互供能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向中心集镇延伸,有序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以“智慧广元”和“宽带乡村”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城乡信息化建设水平,目前全市已通宽带的行政村比例达86.1%。
2.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一是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创业制度体系已经建成。创新“培训→产业+创业+企业+就业”的“1+4”就业模式和“基地—订单—培训—鉴定—就业—参保—维权”的“七位一体”转移就业工作模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二是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学校卫生“四改一加强”工程,大力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促进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有序流动。三是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统筹城乡卫生资源布局,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6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64.13%。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96%、动态管理率61.96%,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161个,签约128.3421万人,签约率48.8%。四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围绕“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五公里文化圈”布局,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六)示范带动彰显山区城乡发展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不同类型地区摸索和创造不同的发展模式,创造典型经验。一是积极推进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利州区赤化镇成功申报为全省首批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力争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二是全面启动市级统筹城乡综合示范镇建设。选择6个镇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镇建设工作,并从项目、资金、用地、审批等方面予以示范镇建设倾斜支持。三是举全市之力建设“三江新区”。将“三江新区”打造成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引领区,增强统筹城乡牵引带动力,三江新区整体骨架基本形成,商业气息日渐浓厚。
(七)开拓思路指明统筹城乡发展方向坚持在实践中挖掘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指导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了“以‘全域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为基本原则,以‘产城一体、园城一体、产村一体\’为着力重点,以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和城乡新型社区为主要载体,以‘统筹兼顾、改革突破\’为根本方法,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得到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
自2007年省委省政府把广元确定为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十年以来,广元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不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实际,变压力为动力,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贫困边远山区跨越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效果,呈现出城乡体制逐步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结合广元实际,奋力展现新作为。3月7日,参加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与会人员分成四个组参与讨论,建言献策。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市...
苍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苍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