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麻风病人撑起生命的蓝天——记苍溪县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副院长李凤荣
杨强本报记者胡博
他从医40年整,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34年,经他确诊的麻风病患者达113人,亲手治疗麻风无痛性神经炎52例,麻风反应15例。在全县基本消除麻风病的奋斗历程中,记载着他的名字,他就是苍溪县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副院长李凤荣。
上世纪80年代初,麻风病在苍溪横行。有着6年赤脚医生经历的李凤荣,瞒着父母,参加了全县麻防医生选拔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实习医生,那年他仅22岁。
手捧录用通知,背上背包干粮,他告别父母兄妹,跋山涉水近两天,来到龙亭山(政府在荒无人烟的山上设置的麻风医院)。刚入病区,映入眼帘的全是些跛脚流脓、嘴歪眼翻、爪手的病人。“难道以后要天天跟他们打交道吗?他们会不会把病传染给我?我以后会不会也变成他们那样?”霎时,他连挪动身体的力气也没有了。
“救救我们吧,医生!”几十个病人齐声呼喊着。看到他们那呆滞、无助而充满渴望的眼神,李凤荣年轻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麻风病!
但李凤荣从未见过,更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手段,他心里瞬间没了底。他告诉自己,必须尽快掌握麻风病防治技术。那段时间,他几乎翻烂教科书,恶补知识,并向年长医生请教,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掌握了麻风病的诊治技术。由此,他正式成为了一名麻防医生,开启了34年的麻防生涯,渐渐从一名普通的麻防医生逐渐成长为县内的麻防技术带头人、医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
李凤荣注重麻防队伍建设和整体能力提升,经常组织县内麻防工作者开展座谈研讨,编写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6万余字,积极推广联合化疗技术。在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深入基层广泛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每年培训基层医生6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生筛查、识别麻风病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李凤荣带领团队积极开展麻风病治疗技术攻关和科研项目,经他主持开展的麻风病自体毛发植眉术15例,成活11例;主持开展的“复方溃疡散治疗麻风足底溃疡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苍溪县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研的“木香酊加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项目曾荣获苍溪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医药期刊发表麻风病防治论文5篇。
由于对医学的无知和社会的偏见,染上麻风病的人,不仅得不到他人的理解,甚至还会被家人抛弃。如何让这些病人摆脱疾病折磨,重新回归社会,过上幸福生活,是李凤荣不懈的追求。
那是1989年的秋天,镇水乡一赵姓患者因麻风反应导致神经疼痛,全身皮肤红斑结节,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肢体畸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麻防院当时条件设备差,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病人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救治,但其它医院医生不愿意收治这类病人。于是,李凤荣报告院长请卫生局进行协调,病人很快得以入院。在随后的治疗中,李凤荣主动参与该患者的抗麻风反应全程治疗,直到患者病情稳定。
34年来,李凤荣和同事每年平均200多天与麻风病患者打交道。宣传培训、病例筛查、采集标本……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毫无怨言。从1958年苍溪确诊首例麻风病至今,累计发现麻风病509例。在全社会的关爱和“麻防人”的精心呵护下,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观念已得到普及,麻风病人均能得到及时的规范化治疗,也不再受到社会歧视,不少治愈的患者恢复了劳动力,过上了正常生活。现存麻风病患者112人中超过100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的还能从事种养业,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达到三成以上。
云峰镇73岁的陈婶,20年前接受治疗后回到家庭。如今,她管护梨树80株、苹果树5株、广柑树30株,养蜜蜂5箱。每年割蜜的时节,游客争相采购。陈婶不仅没受歧视,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原始而泛黄的麻风病患者档案,记载着苍溪麻防人的工作点滴;麻风病患病率逐年下降的曲线,刻画出他们数十年的奋斗足迹。在李凤荣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的麻风病患病率由建院初期的32/10万降至0.71/10万,麻风病防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新闻推荐
用心扶贫 用行济困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桥镇青林村“第一书记”工作心得体会
苍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苍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