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春,在百姓小康梦中闪光——记苍溪县新观乡玲珑村第一书记邓维洲

广元日报 2017-12-29 01:49 大字

杨强

“如果没有***政策,没有邓书记,我都不知道在鬼门关走了几回了!”10月31日在脱贫攻坚县级考核验收现场,苍溪县新观乡玲珑村老人杜于兰动情地对考核组成员说。

“远山结亲”拉近距离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而邓维洲恰巧在这一天出生,从进入苍溪县国土局工作伊始,便注定了他与土地不解的缘分。2016年4月,他被委派到新观乡玲珑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的土地情节更加浓厚。

然而,初到村上,村民的质疑让从未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邓维洲感觉完全无从下手。

“小邓,要想做好农村工作,一定要先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才能把真实想法告诉你,以便你对症下药。”国土局的老同志告诉邓维洲。

来到村上,他钻进田间地头,扎进农户小院,利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走访了36户贫困户和党员群众,了解该村产业发展薄弱环节、贫困户的症结所在和期许……然后找准症结,多方商讨,对症下药,制订出村里发展规划,采取因人施策、因户施策、量身订制帮扶措施。

“邓书记刚来村子的时候,我们都不怎么相信这个年轻人能为我们干点儿什么实事。”年逾70的龙光珍老人敞开了话匣子,那时我也和村上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就是下来走走过场的,没想到小伙子还挺能干的,我家栽秧的时候,他也跟着来帮忙呢。

如今,玲珑村的老百姓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点赞”,这都得益于他“远山结亲”的策略。张家种了几亩猕猴桃,李家今年收入如何,王家的小孩上几年级了……邓维洲都牢牢记在心底。

为赋新曲不言愁

越是深入基层,邓维洲越是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即便如此,他还是用他那并不宽广的肩膀挑起了玲珑村脱贫的重担。

邓维洲一边和干部群众商讨村里未来的发展,一边回“娘家”县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寻求帮助,为的就是摘掉玲珑村的“穷根”——没有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于是,他利用在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上挂学习期间的关系,主动衔接,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

从规划到踏勘,从设计到申报,那段时间,他与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一道白天翻山越岭实地踏勘,获取第一手资料,晚上加班加点分析整理。几天时间,整理编制出《新观乡玲珑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他又拿着这些规划设计资料多次往返成都、广元,向上级汇报工作,请专家评审修改资料。

短短一个多月,国家投资2080.87万元的新观乡玲珑等5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在为玲珑村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的同时,又多方协调,将国家投资2032.26万元的新观伏龙等村土地整理项目立项。

立足产业谋发展

“我种了2亩猕猴桃,乡上可以补助1000元,帮扶单位征地拆迁办奖励1000元,仅是补助就有2000元呢!”2016年提前脱贫的张忠发、侯新德父子坦言,以前没什么产业,也不想出去务工,就成了贫困户。邓书记来了后,每天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作为党员,还成了贫困户,感觉很惭愧。

在邓维洲看来,脱贫攻坚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还是激发贫困户自身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早日过上好日子。基于此,邓维洲向县征地拆迁办和新观乡协调,分别向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贫困户给予每亩1000元奖励和500元的补助。截至目前,县征地拆迁办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2000元,新观乡累计发放58000元(全村),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0亩,带动增收370万元。

同时,邓维洲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等平台,积极在全村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和技术大培训。“以前也想发展养殖业,但是养殖业的风险较大,现在好了,邓书记经常邀请专家到村里来给我们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我现在养了生猪10头,一年收入将近2万元呢!”养殖户侯清田坦言。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驻村干部,广袤的土地给予了我无限的追求,我将忠于自己的选择,用驻村工作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同步小康工作,让我的汗水滴落在玲珑村的每一个角落,滋润村民们干涸的心田,温暖我无悔的青春。”邓维洲说。

新闻推荐

生前立下遗嘱 子女代为捐献遗体

张皓生前留影。2004年5月2日,张皓82岁生日的第二天写下遗嘱: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特立此遗嘱,以交待后事,我故后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任何战友熟人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捐献...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