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挥司法职能 构建法治社会——苍溪县司法局工作纪实

广元日报 2017-09-18 01:36 大字

与群众同劳动

义务劳动

百场法治文艺汇演进基层首场暨启动仪式

律师事务所与贫困村签约

杨强

仲夏已过,一场柔雨洗涤着苍溪大地,九月的梨乡到处充满着收获的喜悦。苍溪县司法局办公楼里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生怕浪费一分一秒;那台老迈的打印机“吱吱”作响,却一刻也不停歇;当夜幕渐渐降临,办公楼的灯光仍旧亮着。勤勤恳恳的苍溪司法人在春天播下种子,经过一年的耕耘,盼着有个“好收成”。

长短期产业结合,奋勇村顺利脱贫奔康

“我们帮扶的村2016年底已经脱贫了,在我看来,脱贫攻坚的核心在于产业发展,只有把长短期产业结合起来,老百姓才能真正脱贫,致富奔康。”驻村第一书记温仕均如是说。

那么,奋勇村是如何将长短期产业结合起来从而完成脱贫目标的呢?

“以前我家没什么产业,我又长期患有慢性病,没什么增收致富的途径,就成为了贫困户。”村民陈发昌一边摘着梨一边说。

陈发昌是奋进村四组贫困户,长期的慢性病让这个和谐的三口之家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增收难、致富难一直困扰着他。从2014年至2016年,在苍溪县司法局的倾情帮扶下,他于2016年底顺利脱贫。

谈及如何脱贫的,陈发昌说:“这一切多亏了司法局,他们为我们这些贫困户送核桃苗、梨苗、鸡苗,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有这么好的政策和干部,如果还不能脱贫,那还有什么脸面嘛!”

如今,陈发昌房前瓜果,屋后桃李,一幢小洋楼也拔地而起,这一切仿佛诉说着这个淳朴的村民近几年家庭的变化。

奋勇村四组村民罗克元介绍说,这几年,县司法局一直在他们村开展“以购代捐”活动,为他们增加了许多短期收入。

和大多数西部山区一样,奋勇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罗克元说,“我们这地儿即使生产出东西,也没有精力拿出去卖,更不会有人主动来买,幸好,司法局的干部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苍溪县政治处负责人杨冬云说,刚开始开展“以购代捐”活动时,有部分同事不理解,城里卖的也有那些产品啊,为什么他们还要舟车劳顿,出高价钱去买贫困户的产品呢?当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时,看到老百姓那淳朴的笑容,看到老百姓把他们当亲人对待,他们被感动了。于是,大家纷纷主动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贫困户的土特产品。

截至目前,苍溪县司法局累计开展“以购代捐”活动数十次,共收购贫困户蜂蜜300余斤,土鸡200余只,羊10只,生猪2头,花生500斤,豆腐、黄豆500余斤。温仕均说,在2020年之前,他们还将继续开展“以购代捐”活动,切实帮助老百姓提高短期收入。

短期收入有了,但如果没有长期稳定收入,贫困户就很容易返贫,甚至还会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后来,单位开会时,时任第一书记的徐宁提出要帮奋勇村发展产业的意见后,单位上下一致同意。

说干马上就要干。会议结束后,苍溪县司法局即刻联系了供货商,为奋勇村订购了1100余株核桃苗,并与贫困户一起种植。曾经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参与的118个贫困户也如期实现了脱贫的目标。播种希望,收获喜悦,家住奋勇村四组的罗克林憧憬着,核桃出售的时候兴许能卖个好价钱呢。

据悉,自***工作开展以来,苍溪县司法局紧紧抓住司法部***苍溪县的有利契机,按照“两个率先”的既定目标,围绕“脱贫奔康、法治同行”主题,多次深入展开贫困户走访,以心换心、真情交流,彻底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脱贫奔康信心。从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庭院产业、加强人才智力扶持等方面入手,在奋勇村推进落实通村入户公路硬化8公里,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房屋建设完成19户,种植核桃40余亩,猕猴桃50余亩。同时,结合部门职能,为包括奋勇村在内的全县214个贫困村配备了法律顾问,定期到贫困村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昔日的贫困村正迈向美好的明天。

“现在我们如愿脱贫了,我以为司法局的干部就不会再来我们这里,”罗克林说,没想到现在他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定期到村上给村民讲政策、谈想法,现在致富奔康有望了。

9月6日,太阳刚露出第一丝曙光,司法局的干部就来到了村里,帮村民收拾屋子,做早饭。吃完饭后,大家又一起干起了农活。罗克林说,最近,正是农忙季节,司法局干部的到来为他们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燃眉之急。在为期一周的“和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中,该局干部和村民同甘共苦,“远山结亲”。

“虽然奋勇村脱贫了,但是我们要严格落实‘贫困户脱贫不脱策\’。而且,在这几年的帮扶中,干群‘一家亲\’,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帮助奋勇村实现致富奔康的目标。”该局局长周正杰如是说。

与法同行,司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云,“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作为政法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行政工作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国家兴旺发达荣辱与共。

“脱贫攻坚司法局冲锋在前,业务工作我们也绝不能落下。”周正杰如是说。

今年1月6日,苍溪县看守所内人潮涌动,原来是县司法局在组织召开全县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大会,对一名脱离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胡某进行现场收监处理,并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观了看守所在押人员生活状况,让他们切身感受高墙内外的巨大差异,从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增强了他们认罪悔罪、真诚悔改的决心。追溯此次大会召开的缘由则是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据了解,胡某被宣告缓刑后,未按规定时间到社区矫正机构苍溪县司法局报到,经该局社区矫正股多次电话催促,才于2016年3月2日前来报到,办理了入矫手续。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教育谈话并书面告知其于2016年3月5日前到东溪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但其仍然未按要求前去报到接受矫正,经司法局多次多方组织查找无果,致使其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在司法局的申请下,胡某被重新宣判即刻收监执行。这起事件引起了县司法局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周正杰说,加强对服刑人员的管制体现了司法的公正性。同时,开展这次警示教育活动能增强服刑人员的法制意识,促使他们真诚悔改,主动配合矫正,争取顺利解矫,避免他们走向社会后重归歧途。

近年来,苍溪县司法局在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的基础上,探索提升形成了社区矫正工作“8231”和“五位一体”模式,在对社区服刑人员动态的及时掌握、帮扶教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局始终狠抓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不放松。通过采取集中教育、个别教育和到监狱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心理疏导教育等有效方式进行教育矫治,收到了良好成效。

同时,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力争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该局办公室负责人杨斌介绍说,8月29日,司法行政工作移动平台通过认证正式运行,该平台通过手机平台输入用户名进行登录,能够24小时接收推送的最新办公信息,司法行政办公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9月6日,该局监控指挥平台正式建成,该平台由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社区矫正业务管理系统、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四大部分组成。以远程音视频双向交互的方式,实现集在线分析研判、远程指挥、视频会议、实时通话、实时监控等信息化指挥功能。目前,指挥平台已与权限10个司法所互联互通,已对100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定位监控,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该局深入推进普法阵地建设。新建法治文化公园1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5个,县电视台法治讲座栏目、《苍溪周报》法治专栏、手机普法短信平台等新媒体普法阵地有序运行,各村(社区)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全覆盖。

作为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调解在基层司法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苍溪县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围绕1个目标、依靠2支队伍、突出3个重点,确立了“法律援助123”工作思路。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

8月1日,通过苍溪县司法局和东溪镇司法所的努力,解决了一起长达10年之久的“老大难”纠纷。

据悉,东溪镇梁家村村委分别于2008年10月28日、2008年10月30日与该村村民叶某签订了《村集体林卖山合同》,随后叶某建成了一条长300米的专运林木材的泥土便道。因当时签订的合同内容有瑕疵,后来梁家村村委与叶某协商终止合同但未果,梁家村村委又将该山林木卖给了本村村民郑某等6家人。之后,因改此合同引起的纠纷,经村组干部多次调解无果。

苍溪县司法局积极衔接相关部门,在实地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联合调解组工作人员组织各方当事人和村民代表数十人摆事实、讲证据、宣传法律知识,通过一整天的努力,最终促成各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在场的村民代表们对调解结果纷纷表示满意,一起10年未果的重大疑难纠纷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近年来,该局以推进“法治苍溪”建设为主线,以创建“平安苍溪”为抓手,务实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履行综治工作职责,积极服务苍溪经济建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新闻推荐

石灶乡执纪问责助力攻坚

本报讯(杜娟)今年以来,苍溪县石灶乡纪委把监督执纪的重点放在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推进上,对办事不力、推进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约谈,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战。他们的做法是:通过警示教育和“...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