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华:“植保人只有用铁脚板才能踩出‘防治路\’”
□岳池融媒 罗海峰 沈巾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农民眼中的“专家”,是市民眼中的“农民”。他们常年扎根田野服务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送到田间地头,将丰收果实留在千家万户。他们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就是“植物医生”,一群默默无闻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植保人”。
岳池县是农业大县。岳池农业振兴的背后,少不了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服务“三农”的有力支撑。提及岳池县这支精干的植保队伍,不得不说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张光华。
今年57岁的张光华,儿时的志向是当一名医生,但是升学时被农业学校录取了。尔后,他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一名“植物医生”。从1983年于南充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至今,他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植保第一线。如今,作为岳池县植保植检站站长的张光华始终不忘“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初心,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这片他挚爱的土地。
“开春了,各种害虫活跃起来了,食叶性害虫也开始增多……”2月28日,记者见到张光华时,他正在农户田里查看庄稼的生产情况。农民有需要,张光华一定第一时间回应,及时到现场解决问题。张光华从业至今,除了总结技术经验等时候在办公室,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泡在了农田里。
为了搞好病虫害调查工作,张光华长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植保人只有用铁脚板才能踩出‘防治路’。”张光华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找到病虫防治的“药方”。
传授技术越冬夏,问诊田野写春秋。谈起自己四十年工作的苦与乐,张光华变得非常严肃。
“庄稼有什么病虫害问题,我们就电话咨询他,他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只要是答应了的事情,他都会及时赶来给我们解决。”业主谢炜说。
“远看像种田的,近看像挖煤的,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植保站的。”这虽是一句戏谑语,却是对植保人工作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张光华和他的团队一头扎进农田里,起早贪黑、爬坡下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把全县各种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他还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育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2016年率先推广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累计挽回粮油损失近20万吨;撰写技术性文章60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篇。
“张光华是我的老师。他不为名利,一心只为农业增产增收努力工作。”岳池县植保植检站助理农艺师郑建军告诉记者,张光华不仅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他深入田间地头,从事植物保护工作,而且还主持实施了很多大型统防统治项目,获得了很多奖项,为农民生产办了很多实事。
多年来,有数家研究机构和上市公司都想高薪聘请他担任技术顾问,但张光华牢记自己的初心和承诺,婉拒了这些邀请。“既然当初选择了农业技术推广这条路,我就要坚持走下去。”张光华坚定地说,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把相关技术更好地传授给千家万户,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一直都在基层干植保,你后悔吗?”记者问道。张光华摇了摇头。“工作地点在哪里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每当看到在我们植保人的指导下,农民取得丰收的那一张张笑脸,就感觉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光华坦言,一辈子能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就是最大的快乐。
从青丝到白发,风雨无阻,植保工作不曾间断;40年坚守、160个季节,无问西东、不负韶华。张光华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也诠释了一个基层植保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新闻推荐
□岳池融媒陈海彬丁韬彭靖淇2月15日清晨,暖阳映照在岳池县顾县镇羊山湖村活动室的大红灯笼上,显得格外耀眼。“今天过大年,...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