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娟25岁成博导“匪夷所思”的成功之路

四川日报 2021-12-07 05:40 大字

夏娟(前)在实验室工作。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夏娟与同事交流

聚焦科研领军人2

●她是电子科大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导,常被人称为“同学”

●她的研究能在深海深地等极端环境探测地球正在发生什么

●目前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1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全国共30人,年仅27岁的夏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者。

夏娟是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不到24岁就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获得正高级职称并成为硕导,25岁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导。

夏娟说:“很多人都说我的人生顺利得匪夷所思,但只有我的家人和些许挚友知道这其中的百转千回。幸运的是,即使曾身处黑暗崎岖的道路,这一路上‘榜样的力量’,像极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一步步走向接近梦想的地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论文登上了《自然·物理》杂志

11月29日,记者在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见到夏娟。

红色运动衫,运动鞋,眼前的夏娟长相清秀、举止活泼,很难把她与“学富五车”的科学家联系在一起。“我2018年博士毕业后直接到这里工作的,很荣幸能够得到电子科大的认可,也很幸运,2019年就被评为了博士生导师。目前组里总共有3名博士后,7名博士,9名硕士。”夏娟细数她们组里的学生,很多比她年长。

夏娟是做新型低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相关研究的,其中一个方向是研究“极高压环境下的新型压强传感器”。她举了一个例子,人类生活在一个大气压的压强环境,那么在深海一万米处就相当于是一千个大气压。目前,科学家利用基于传统的压强传感器进行深海、深地等极端环境的探测,但是受限于传统加工工艺及材料性能等各方面的限制,现有压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压强测量极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目前传统压强传感器能够抵达的压强测量极限为一千个大气压左右,如果要进入到更深的区域探测,就会因为传感器的测量极限及精度不够而无法实现。

而夏娟所做的研究,就是将一类叫“二维叠层材料”的新型低维半导体用于压强传感器中,由于这类材料薄到原子级别,其灵敏程度极高,且兼具高柔韧性、高机械强度等独特优势,非常有利于制备能够适应极高压等恶劣环境的新型压强传感器。她和团队在实验室内可以模拟一百万个大气压时的环境,不仅能够实现在远超深海一万米区域的应用,还能够在地震、火山爆发等极端地质条件时去探测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和了解深地深海领域至关重要。

正是这项高压物理研究,夏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发表了论文《二硒化钨-二硒化钼双层异质结的层间强耦合及高压调控研究》,开了电子科大在该期刊上发表原创文章的先河。也正是这些前期研究和积累,让夏娟入选了“2021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该项目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高精尖缺”,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重点引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人才,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支持。

倒数第一名的“逆袭之路”

很多人说,夏娟的人生顺利得让人匪夷所思,不过她却说,大家看到的只是她99次失败后的一次成功而已,就像发表出来的论文是千百次实验和整理后的呈现一样。她的人生路上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有被迫成长的坎坷和荆棘。她也多次想要放弃最终又咬牙坚持,也曾在无数个夜晚痛哭不已。

1998年,只有4岁的夏娟开始上小学。“一是因为小学里有熟人,可以帮忙照顾我;二是因为上小学花的钱比幼儿园少。”就这样,夏娟开始她曲折的求学之路,整个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太小,她的学习成绩长期“占据”全班倒数第一名。

夏娟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一般,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桌和房间。“我的作业是在父母的店铺里完成的,特别吵,这也让我锻炼出了足够强的抗干扰能力。不过,有时候受邀到同学家里玩,看到她们整洁的房间和书桌,我会羡慕和发呆。这是我做梦都想要的。”直到上初中,夏娟才有了属于她自己的小房间。

稀里糊涂上了初中,夏娟的学习成绩依旧垫底,但她的英语成绩却在班里十分抢眼。这让教数学的班主任林老师很诧异也对她产生了兴趣,“钦点”她当英语课代表。为了让她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动力,林老师会在夏娟的习题本上特别标注鼓励的话;为了锻炼她的胆量,经常点名让夏娟回答问题。

“我终于感受到了被老师肯定的滋味,于是尝试着用学英语的热情去学习其他学科,发现好像也不是特别难。”从那以后,夏娟的各科学习成绩都逐渐提升,进入初二,她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由于夏娟比班里其他同学小两三岁,所以个子也最矮,始终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也为此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林老师经常利用课间时间和她聊天:“英语那么难,你都能学好,我相信其他学科你也可以学得更好。”逐渐地,林老师成为夏娟最信赖的人。

临近初三,林老师对夏娟说:“你看你个子这么瘦小,父母忙起来没时间给你做饭,以后想吃什么就上我家来,身体健康才能好好备战中考。”从那以后,夏娟隔三岔五就被林老师带回家吃饭,林老师也时常给夏娟买衣服,把夏娟当作了自己的闺女。“每次去林老师家吃饭和聊天,是我最开心、最期待的事情。”夏娟说,“如果说我是一匹千里马,林老师就是那位伯乐。”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的心里埋下了做一名老师的种子,希望能够成为像林老师那样有爱的人。

初三毕业,夏娟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被广安中学(“宏志班”)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功实现了“逆袭”。但是高三那年,夏娟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磨难之一。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夏娟的“偶像”——爷爷,突然离世。爷爷的去世加上不想辜负家人期待的压力,夏娟的精神近乎崩溃并出现躁郁症状,模拟考试成绩也从年级第二名跌到50名以外。高考前夕,家人告诉她:“你不管考出什么成绩我们都不会责怪你,只要健康就行。”但最终,夏娟还是被四川大学材料学院录取。

成功背后的无数次被虐

本科毕业后,夏娟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申请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直博的学习机会,开启了她的海外求学之路,从材料科学跨领域至凝聚态物理。刚到新加坡,从全中文教学跨越到全英文教学,对英语还不错的夏娟来说依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导师给了她两本英文书籍和一本中文书籍,告诉她:“你在本科期间学的东西在这里完全用不上,你需要从头开始。”陌生的学科领域,一大堆从未见过的专业术语,再加上远离家人,孤独、压力、委屈,夏娟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特别是看到一起到新加坡留学的同学,这时候已经开始动手做实验,并且马上就可以写论文了,她的焦虑程度再次增加,于是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她找到导师,惶恐地提出退学。导师轻描淡写地说:“你回去考虑一个星期,到时候还是今天的想法,我同意你退学。”百般挣扎中,她给几个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打电话,得到的信息是大家都在煎熬中努力地摸索着适应的方法。夏娟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毕竟大家都知道我来新加坡读博,如果这时候灰溜溜地回去,还是挺丢人的。”于是,深夜里,教研室、实验室留下了夏娟的身影,有时候为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数据,她甚至要在实验室熬上两个通宵。

2017年,夏娟浑身长湿疹,再加上迟迟见不到科研成果,以及五味杂陈的异地恋,再次让夏娟萌发了退学的念头。她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被吓坏了,连忙安慰夏娟:“这个书我们不读了,你回来吧。”

导师依然很平静地说:“想好了你就告诉我。”夏娟最终坚持下来,“也是因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吧。”她经常告诉自己,什么困难能够超越当年的高考?“现在回想起来,导师看似淡定的态度,让我明白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的事情,没有轻易的决定,更没有不负责任的行为。”

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夏娟终于看到了学术成果,多篇高质量的论文频频见诸国际顶级期刊。她入职电子科大后在《自然·物理》上发表的文章,也是经过了4年的分析与整理后得到的结果。

对学生不规范操作零容忍

2018年,博士毕业的夏娟受邀参加电子科大举行的全球青年论坛,她优秀的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出众的年龄优势吸引了学校,经学校推荐、申报、答辩等程序成功入选该校“百人计划”,同年获得了正高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等资格。次年,经过申报、评审和认定等程序,25岁的夏娟成功获得博士生导师的资格。

因为长相年轻,夏娟在学校里经常被人称为“同学”,还有男同学找她搭讪、要联系方式,以“学生的年龄+老师的身份”在学校里闯荡,这是非常令她开心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与学生年龄相仿,所以能够毫无障碍地与他们相处和交流。

电子科大格拉斯哥学院电工专业大三学生张恒坦是夏娟的学生。当初他选修夏娟在学校开设的《信息时代前沿科学》这门课程,是被课程的名称吸引,上课之后发现确实“不虚此行”,“娟姐会将电子行业的前沿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堂上丝毫不会感觉到枯燥。”

在张恒坦的印象中,娟姐打得一手好的羽毛球,屡次参加学校的各类羽毛球比赛,频频获奖。原本以为娟姐接受过专业训练,没想到她只上过两次羽毛球课,便自学成才。有同学说,在生活中,可以跟夏娟相约打球,逛街吃饭喝奶茶,但是到了实验室,她会对学生的任何不规范操作和偷懒的行为零容忍。

“当了老师以后,我也更能够理解当初导师的一番苦心。”夏娟说,科研之路确实充满艰辛,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辜负自己。她要做的就是,奋斗出别人无法质疑的成绩,来打破这个社会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偏见。

主角名片

夏娟,1994年生,四川广安岳池人,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30人科技精英榜(2019)、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2020)、四川“天府峨眉计划”(2020)等,在《自然》(《Nature》)、《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20余项。目前她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闻推荐

五人非法狩猎野生动物被判刑

□岳池融媒朱俊吉本报记者卢琴案件简介:2021年7月8日晚,龚某某、代某某、卿某兰、段某某、卿某芹在禁猎期间,到岳池县中和镇...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