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

广安日报 2020-11-29 00:31 大字

□胡瑛

青蛙,从远古走来,诞生于神话中,根植于中华文化中:出土的彩陶中有它的图案,岩画中有它的身影,民谚中有它的歌唱,诗词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天雷动,蛙声鸣”,你在春天苏醒,你在夏天练嗓,你在秋天退场。“呱”、“呱”、“呱”,你“呱”出了一片生机,你“呱”出了一片清明,你“呱”出了一片和谐。蚂蚱见了你,后脚一蹬,想逃,结果跳进了“蛙口”,来了个自投罗网。蠓子虫狡猾地紧偎在秧叶背面,自以为有屏障,最后也难逃你的法眼。所有想蚕食庄稼的昆虫,终被你一网打尽。

你的威武自不必说,有诗为证:“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池塘是你放声高歌的舞台,稻田是你施展拳脚的场所。田埂上、井沿边、草丛里,有你忙碌的身影:“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星空下、晨曦中、夕阳里,有你洪亮的嗓音:“蛙吠残阳影,萤明细雨丛。”清人陈淏才在《花镜·养鳞介法·蟾蜍蛙》写到:“一蛙鸣,百蛙皆鸣,其声甚壮,名蛙鼓,至秋则无声。”既如此,即使有敢做声的虫儿,在蛙声响起时,要么被湮灭,要么知趣地收敛锋芒。

“云解冻,水平田,蛙声又一年。”青蛙从生活走进诗歌,又从诗歌走进生活。那只从古唱到今的青蛙,走进了岳池,走进了农家,走进了稻田,开启了一场盛大的田园音乐会。大地是舞台,星夜是布景,萤火虫负责灯光,懒懒虫负责伴奏,秧子们挺直了腰杆来捧场,灶鸡子逃命似的躲藏,往来于稻田之间的人们,“唯闻蛙鼓似谈经”,村民在“一夜青蛙鸣到晓”中,闻到了稻花香。

青蛙的歌唱,蕴含历史的风雨,藏有农家兴衰的密码,描述着岁月的风景。

新闻推荐

落实责任 突出管理裕民镇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工作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朱俊吉)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裕民镇认真贯彻各级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部署,抓关键、讲实效,扎实...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