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诚信的杨瞻

广安日报 2020-06-28 00:33 大字

杨瞻(1491年—1555年),字舜源,明代宰相杨博之父,山西蒲坂人。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举人,嘉靖年进士。授河南扶沟知县,复除授陕西扶风县知县,拜贵州道监察御史,改大理寺评事。以子博贵,封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五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杨瞻任四川按察司佥事,负责巡察川北道,常驻顺庆(今南充)、保宁(今阆中)二府,前后长达8年时间。

明朝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有关刑事案件的巡视官员称为分巡道,有关军事防卫的巡视官员称兵巡道。其职责是: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由于按察使身兼司法监察两项重任,朝廷又特意规定:“凡国家政令得失,军民利病,一切兴利除害等事,并听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各陈所见,直言无隐。”其职责首先是受理上诉,纠正冤、假、错案;其次是复查州县文书卷宗,审核下级判决;第三是荐举和纠劾地方官吏;第四是抑制豪强,安抚流民;第五是提督学校,监临乡试。

杨瞻任四川按察司佥事的八年间,先后数十次到岳池(当时岳池县属川北道顺庆府管辖),每次到岳池都是走顺庆至广安的驿道。一次,他和岳池知县张拱极谈到,县城外底铺与千佛铺(今岳池县城兴隆街口外)之间,有一条洗马滩河,一些要到千佛寺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和进城的乡民,经常拥堵在沿河两岸等着过河,交通十分不便。他进一步用含蓄的语气对张拱极说道:“如果发生拥挤,甚至踩踏事故酿出人命,那事情可就大了,人命关天啊!”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为官者,应远见卓识,当思防患于未然。今天你担任着岳池的父母官,任由你治下的子民过河不便。修缮桥梁的工作难道不是你的分内之事吗?”

知县张拱极听了杨瞻的话,十分自责道:“不修建桥梁,乃下官之过也!”于是,张拱极立即选人承担修桥重任,并亲自上阵敦促推进修桥工作,发动民众参与修桥劳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新建的桥修好,取名“赵椿桥”。赵椿桥为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造型美观,栏板上还有浮雕花纹和人物图案。

桥修好通行后,张拱极专程请杨瞻为赵椿桥题写桥名。杨瞻也亲手写下“赵椿桥”三个大字,镌刻在桥边的石头上。而今,赵椿桥依然耸立在洗马滩河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仍是两岸百姓的通行要道。

《明史》中记载着有关杨瞻的一个诚信故事: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曾经在淮扬(今淮安、扬州一带)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淮扬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瞻家,请他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后,竟一去不返。杨瞻等了好几年,望眼欲穿,仍然不见那盐商来取钱。他不知如何是好,为了保管好盐商的钱,他经过苦思冥想,决定把那千金钱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几度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还是盼不到盐商来取钱。于是,他派人到关中去寻找,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盐商家,怎料盐商已去世,家中只有一个儿子。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盐商的儿子到家里来。他指着花盆对盐商的儿子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我保管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盐商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瞻又恳切地说道:“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道出原由,那盐商的儿子非常感动,叩谢再三领回了那笔钱。这件事历史上称“杨瞻花盆埋钱”。

自古以来,“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杨瞻的诚信故事告诉人们,复兴民族魂,共筑中国梦,一定要高举“廉洁修身、明德诚信”的价值之灯,让它永不熄灭!(黎人忠)

新闻推荐

廖坝村:走出特色果蔬发展之路

□岳池记者站朱俊吉本报记者雷彬贺樊丽文/图名片岳池县乔家镇廖坝村位于岳池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政府7公里、镇政府2.5公...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