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袋血,生命就多一份希望

广安日报 2020-06-13 01:28 大字

□实习生 马伊琍 本报记者 刘婧 龙俊帆

血液,一直被誉为我们的“生命之河”。

每一滴鲜血都是生命的信使,从一个人的身体里流淌出来,又缓缓流入另一个人的生命里,带着温暖,使生命重获希望,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宁。

无偿献血,让更多的人生命得到延续。

献血,他们一直在路上

广安市年均两万多人次的献血队伍中,既有第一次参与献血的“新人”,也有每年定期参与献血的固定志愿者。献血,他们一直在路上,把滴滴血液汇聚成川流不息的生命长河。

市中心血站检验科科长明成彦坚持献血17年,献血量累计9200多毫升,已分别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2002年,她考入市中心血站,此后便与无偿献血事业结缘。

“我们血站不仅呼吁爱心人士献血,我们也带头献血。”明成彦说,她和血站同事都热衷献血,也希望用行动消除部分群众对无偿献血的一些误解,让更多适龄健康人士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献血有益健康,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坚持献血!”

不少人认为献血无偿,用血却有偿。对此,明成彦解释说,医院收取的费用是血液采集、检验、加工、储存、运输等成本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价格。

这两年,明成彦从热衷献全血转向献血小板。她说,目前献血小板的志愿者相对较少,不能很好满足临床需求,“浓缩血小板是从全血里通过技术手段分离的、多次输注的患者易产生抗体导致输注无效,没有单采血小板治疗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希望更多人捐献血小板,每两周就可以捐献一次单采血小板,7-10天后血小板即可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

罗洪波、姜宗菊是献血志愿队伍中有名的“夫妻档”,他们把志愿献血当成了习惯。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这里发生的每件事都与我们有关,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罗洪波是广安区井河镇蓬莱村的村医。虽然每次从乡镇到城里来献血,路程比较远,但他始终坚持捐献热血,以实际行动传递医者仁心的情怀。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姜宗菊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已累计献血4000多毫升,她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开始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和招募服务并乐在其中。

“只要出现‘血荒’,我们接到消息后,都会赶到城里献血,用热血分享生命是很有意义的事!”姜宗菊说,这些年来的献血经历让她抵抗力增强,身体更健康,朋友圈越来越广,“我把献血经历说给朋友听了,他们也加入了献血志愿队伍。”

临床用血逐年增大,需要更多血液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输血科组长彭梅说,血液作为特殊的医疗资源,仍然不能人工制造,只能依靠健康人的无私捐献,当您献出一袋承载着爱心的血液时,您可能就在拯救一个濒临垂危的生命,挽回一个因疾病摧残而可能破碎的家庭。

“这些年临床用血人数和用血量逐年增大,血液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相对紧张状况。”彭梅给出一组数据:2009年,她入职时该院用血人次达2303人,用血量946400ml,2019年用血人次5198人,用血量高达1791300ml,用血人次和用血量都翻了番。

作为医务人员,她比谁都能理解血液的宝贵。她说,血液是保证临床手术成功的支撑,尤其是心脏搭桥等大型手术还对血液的成分质量要求高。时间就是生命,当病人生命垂危时,若血库库存不足,从其他地方紧急调血耽搁的时间就会增加患者的风险,如果因缺血导致患者不能接受很好治疗是非常遗憾的事。

岳池县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肝胆外科主任尹光辉也感同身受地说,充足的血液可以大大提高成功救治患者的几率。他所在的科室主要是抢救因车祸造成的肝脾破裂及高空坠伤等急诊手术病人。

他回忆说,半个月前,一名因车祸导致肝破裂的患者,失血过多,要在短时间内为他紧急输五六千毫升血液,“这个血量需要10多名献血者献血才能满足”。多年的临床实践,让他们医务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积极宣传无偿献血,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

“医务人员既治病救人,也献血救命,在献血队伍中占比较大约2成,很多医务人员都是献血后匆匆返回岗位。”市中心血站主任邓琳说,为了方便医务人员献血,血站还定期将采血车开往各医院采血。

“感谢无偿献血者,挽救我的生命!”

地中海贫血,是全世界最常见的遗传血液病之一,患儿需依靠骨髓移植或长期输血维持生命,若不规律输血及去铁治疗,则无法存活至成年。

小美(化名)今年12岁,目前她每3周都必须到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输血维持生命。在她半岁时,出现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后被诊断患有地中海贫血。

“孩子必须输血,不然等待她的就只有死亡。”小美的母亲说,他们也曾想过用骨髓移植根治,奈何全家人包括后面出生的2个孩子,都没有办法与小美成功配对,移植骨髓。

爱心人士们的无私付出,地中海贫血的家长和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上,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小美的妈妈遗憾地表示,因为她体重只有80多斤达不到献血条件,只有孩子的父亲坚持献血,回报爱心。

“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是无偿献血志愿者和医务人员。”王女士感激地说,今年4月,她做引产手术时大出血,出血总量达4000多毫升,接近她体内所有的血量,情况凶险,好在血液供给很及时,使得她体内血液循环维持正常运转,“几乎把全身血液都换了一遍!”

这次死里逃生,也让王女士对无偿献血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说,充足血液才能拯救生命,献血能在关键时刻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每天都会有病人期待他人捐献血液救治,等她身体调养好后,也会去献血帮助需要的人。

新闻推荐

岳池县集中销毁 烟花爆竹2200余件

本报讯(张凯雷文强岳池记者站陈海彬)6月5日,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广旅局在罗渡高新区楼房湾村3组...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