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御史二三事

广安日报 2019-12-29 03:02 大字

□周杰

向信,字秉诚,岳池县人。这位明代的巡察官,虽然官位不高,但他高尚的品德和显赫的业绩却名垂青史,百代流芳。

据故宫珍本《清·乾隆岳池县志》载,向信的祖父向全,明朝皇帝诰封礼部仪制司郎中;祖母向刘氏,诰封官人。向信的父亲向时,明“成化中进士,历南京礼部郎中,知德安府,均里役,息争讼,民心感悦。致仕归,训子孙以廉介,家范凛然。年八十,手犹不释卷”。在岳池当地,向氏一族是簪缨世家,人才济济,声名远播,其家族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向家沟在岳池县城东5里许,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向信出生时,他的爷爷向全已去世,其父向时在南京做官,他在岳池乡村由其母陈氏和祖母刘氏抚养。母亲和祖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妇女,对向信影响至深。在向信6岁时,其父向时还乡。向时是一位治国安民的廉吏,同时也是一位有德行的修身齐家的能人,他回乡后,亲自掌管儿子的起居和学业。他从细微处着手,除了给儿子传授文化知识外,还着重从思想品质和为人处世方面言传身教,使儿子达到道德完善的境界和学识的高峰。

(一)

在父亲的培育下,向信迅速成长起来,文韬武略皆出类拔萃,尤其对法令及官署事务非常在行。明武宗五年(1510年),向信中举人,次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府推官,从此步入仕途。

是年冬,向信离家上任,父亲将儿子叫到堂前,对他说:“孔子强调治国者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从政的人就是要自己端正。”向信立誓道:“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绝不愧对向氏列祖列宗和父老乡民。”誓毕,向信穿上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告别了家乡。

明时的推官,正七品,掌管刑名、赞计典,由吏部铨选。向信一直将誓言牢记于心,清白为官,公正廉明,同事和下属对他都十分佩服。

河南府历来是灾荒严重的地方,水患和旱灾连年发生,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这年春天,向信去了嵩县,时逢那里遭春旱,赤地千里,黄沙迷漫。嵩县尤知县说,该县本有一条永通渠,多年失修,现已干涸,老百姓只有靠天吃饭。向信听了尤知县的话,顾不上旅途疲乏,立即下乡查看灾情,县衙一名姓石的县丞跟随前往。

向信与石县丞徒步走了几十个村庄,所到之处皆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向信心情非常沉重。当晚,尤知县派车马接向信回县衙安寝,被向信谢绝,说自己身强力壮,在农家院落借宿便可。第二天拂晓,向信又与石县丞走村串户,了解灾情,考察民情,安定民心。就这样晓行夜宿,历时半月,向信走遍了嵩县的山山水水,找到了治理灾荒的办法。回衙后,他一方面指示县衙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一方面动员群众疏通永通渠,掘开邻县的一条河道,引水灌溉农田,解决了春耕春播问题。

河南与陕西有一段邻近黄河的边界地带,河沙淤泥堆积,人们称“退滩”。退滩土质肥沃,是种植农作物的好地方,然而地理位置特殊,主权无法固定,两岸群众为此发生过无数次的争斗和诉讼,官员们均束手无策,难以决断。这年冬天,向信来到退滩巡察。北方的隆冬季节,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向信踏上冰凌河面,骑马绕行了一阵,便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将退滩定为军民牧马场。这个方案得到了知府的批准,两岸民众亦皆无异议,退滩地权归属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二)

河南府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些亡命之徒啸聚山林,占山为匪,打家劫舍,无恶不作。这年秋,悍匪刘六纠集人马举行大规模暴乱,在城乡掳掠大批妇女,大量牲口、粮食和财物,朝廷震惊,指令向信带队伍驻守新安县城(今河南洛阳市新安县),剿灭匪祸。

向信自小习武,传说他十三四岁时,一次路过辕门号(现岳池九龙镇龙藏山下),门前设有比武用的弓弩,没想到向信拉了满弓,令在场弓弩手惊诧不已,赞为奇人。向信本想报考武举,但因其父不允,只好习文。长大后,向信文武双全,朝廷令他去剿匪,正合他心意。

向信到了新安县,迅即召集县衙官吏商议御敌灭寇事宜,并一起筑工事、修战具,厉兵秣马,严阵以待。一天夜里,一股土匪数十人趁着蒙蒙夜色欲进城抢掠,向信带领兵丁登上城楼参加战斗。手下人都知晓向推官臂力好,武功超群,尤其射箭百步穿杨,十分了得。当晚他亲自充当弓弩手,弯弓搭箭射向盗匪,箭无虚发,领头的几个盗匪应声倒地,众匪狼狈逃窜。一声号令,官兵乘胜追击,群寇恐惧,从此不敢再来侵犯,全城百姓暂时得以安宁。但是,悍匪刘六一帮人马并未被剿灭,随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新安县位于河南西部,西北的函谷关峰峦叠嶂,山势陡峭,地形复杂。土匪就是利用这复杂的地理环境,长期打家劫舍。为了彻底清除匪患,保一方平安,向信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深入匪穴探明情况,再聚而歼之。他挑选县衙身强力壮的精兵数人,赶着小毛驴,装扮成生意人,前往盗匪刘六经常出没的西北山林蹲守。

经过观察,向信发现土匪们上下山多是骑马或骑驴,便扮成牲口贩子与土匪搭上关系。刘六见向信这几个人为人忠厚,慢慢地信任了他们,并叫他们上山入伙。上山不久,向信等人便走熟了山路,摸清了匪情,并认识了另一名土匪头子姚五。在接触中,向信发现姚五对土匪生活有厌倦之心,对刘六也很不满,便抓住时机,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希望姚五弃暗投明,协助剿匪,打垮匪首刘六。不久,向信回到县衙,联合邻近县派兵进剿刘六,不几日便一举歼灭了匪盗,老百姓交口称赞向推官的谋略和胆识。

(三)

向信在担任河南府推官期间,政绩显赫,朝廷因此收到数封举荐信。朝廷遵从民意,在他初任期满后,征调他入朝为官,任命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当时全国十三道,共有监察御史110人,代“天子巡狩”,大事向朝廷奏裁,小事主断,官位不高,但权势颇重。

向信上任不久,得知杭州府一知县有索贿行为,民间流传有“知县喷嚏值银100两”的故事。说在一次县衙升堂时,这位知县打了一个喷嚏,跟班们以为他病了,便纷纷送钱送物,仅这一次,知县就敛银100两。

这类故事纯属县民茶余酒后的笑谈,但是无风不起浪,向信决定亲自去见一下这位姓古的知县。古知县与向信是同科进士,早就相识。从交谈中,向信察觉古知县的问题虽然没有传言中那么严重,但还是应警戒之,便以“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之语告诫古知县。向信认为,一位好的朝廷命官,是社会的精英,应该有文化教养,能抵御物欲的诱惑;有社会担当,要廉洁自律,珍惜荣誉,担当起社会与社稷的责任;有自由的灵魂,不做权力与金钱的奴隶。向信以为他的一番话可以打动这位知县,使他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半年后,向信闻杭州府发生了一件“知县告妻杀夫”的奇案。向信一阅卷宗,得知这位知县就是古知县。向信十分纳闷:半年前,我见过古知县,也见了古知县的夫人,那女子文静秀气,怎么会持刀杀人呢?

向信轻装简行,立马去了杭州,先去大牢提审了古知县的夫人荣氏。荣氏一见向信,便泣涕如雨,悲不自胜。向信好言相劝,止住荣氏啼哭,听她慢述案情。原来,古知县系一介穷书生,中了进士,担任知县以后,便嫌弃发妻荣氏无文化、脾气不好,且患病成了黄脸婆。不过,他好面子,不便提出休妻,怕别人骂他喜新厌旧。诡计多端的他经过一番策划,使出了一条毒计,制造了发妻企图杀害亲夫的刑事案现场。县尉和典史闻讯赶到,将其妻逮进监牢。

向信听罢荣氏的血泪言辞,夜不能寐,反复阅读《论语·为政》。次日,向信径直去了县衙。向御史的突然来访,令古知县大吃一惊。向信见到古知县,先不开口讲话,而是专注地端详古知县良久。古知县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看向御史的眼睛。随后,向信一个接一个地提出问题,古知县乱了方寸,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他诬告陷害发妻的实情。向信下令无罪释放荣氏,将古知县关进了大牢。这桩公案的完美了结,受到民众的一致好评,人们说荣氏遇到了“包青天”。

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没几年,向信母亲去世,他立即回家守孝。向信平时与人交往,言而有信,富有正义感,而且说话和气,无论老幼对他都很爱戴。

明嘉靖元年(1522年),向信守孝期满回朝,时值世宗新登帝位。向信上呈有关讲学、任用贤能等六件事,得到皇帝下诏褒奖。不久,向信因病返乡,久治不愈,一代名臣走完了他光明磊落的人生旅程。

新闻推荐

2岁儿童走失, 民警快速出警帮忙找回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范聪)近日,岳池县城南派出所民警三小时内成功将一名走失儿童找回,获得了孩子家长及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当...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