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在路上 浅析唐铭长篇小说《库楼》

广安日报 2019-12-22 00:57 大字

□徐君

认识唐铭至少三十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文学风起云涌。我读中师,他已在某公司上班,许多个周末,我到他的办公室,一边吃卤鸭子,一边喝老白干,其中有一次讨论到他写的诗《与哑人同行》,让我们非常兴奋。那时候,他写诗也写散文。记得他在南充地区“南文”杯诗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历史人物》,这组诗中有一首《郑板桥》,开头两句是“板桥有竹/摇曳瘦月”,让人记忆犹新。

当时我在文学上刚刚起步,当然现在仍然在起步,但唐铭的诗歌已在许多刊物上发表,比如《星星诗刊》《诗神》《黄河诗报》《散文百家》等。有一次他拿出《黄河诗报》上刊发的两首诗给我看,让我羡慕不已。两首诗的题目一首是《风与云》,一首是《水与火》,其中的禅意,绕梁至今。后来我毕业,他继续在企业,再见已是新世纪第二年。2001年下半年,《川东周末》召开座谈会,我有幸参加,再次与唐铭相遇,多年不见,感情依旧,留下联系方式,以再叙文学情缘。这时他已转向写小说,《洞府》《渴望轮回》这些小说有故事有情节,颇为耐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来与唐铭在西溪河边喝茶,他说起了小说《库楼》的构想。2014年底,在岳池县文化馆会议室,唐铭向岳池从事写作的朋友介绍了《库楼》的具体构思。在写的过程中,遇上我时也聊小说的架构、人物和情节。写了改,改了抄,再写再改再抄,从70多万字压缩到40多万字。一次,我到他家参观他的几万册私人藏书,他把《库楼》手稿拿出来给我看。一沓沓手稿、打印稿、修改稿码在一张木茶几上,与我的肩膀齐高,这里面蕴含的时间、精力、知识、素养等,都要倾力而为,才有可能。

有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诗歌是最容易的,乱写一气落纸为诗,可小说创作不同,非常考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小说家有点像社会万象的判官,水平不到,如何用笔来评判人评判事呢?唐铭在写《库楼》时基本上倾其了一生的积累,历经四年,《库楼》得以面世。

最近,我用了8天大约30个小时把《库楼》读完,使其成为我今年读完的第66本书。《库楼》是一本只要用一点心就可以读下去的小说,超过唐铭以前的《洞府》《渴望轮回》的文本质量。就目前来说,《库楼》不敢说是广安最好的小说,至少也是最好的小说之一。

这不是编出来的作文版的泡沫小说。老实说,目前地方上的小说为什么不容易走出去,是因为许多的作者仍然在编像作文一样的东西,人物、语言、情节、故事失去了生活的逻辑常识,一篇小说就像山上许多毫不相干的矿石,文字毫不相干。成功的小说应该像酿酒一样,撷取了无数生活经过发酵,慢慢的自然的流淌而下,让人尝一口就韵味无穷。读《库楼》就像听唐铭在向我们倾诉,听他讲故事。正因为感受到位、构思到位,故事就像流水蜿蜒而来,不结巴生硬不装神弄鬼,把读者拉进故事中,让故事就在读者身边。

这是一部知识容量庞大的小说。读一本书,如果我们得不到人格道德的熏陶,获得一丁点哪怕是别人在网上给你打个招呼你要回复一下的常识,也是值得的。读《库楼》前,我只知道唐铭知识丰富,但想不到是如此的丰富。《库楼》里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宫廷历史、人情掌故、地方风物、易经八卦、动物植物,如此等等,让你不得不想,撇开小说好与不好,仅小说中自然而然体现出的知识,你可能会在似睡非睡之间伸出一个大拇指。在《库楼》中,这些知识的出现,有效地表达了环境、表现了人物,并不是故弄玄虚画蛇添足。

这是一部人物语言有特色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手段与方式中,人物的语言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方式。《库楼》中人物语言运用了大量的俗语、俚语、谚语,简单、明了、生动,概括力强。而且这些语言充分体现了广安地方语言特色,蕴含了广安的山川风物、生活习惯,为广安人所耳熟能详。这些语言,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所想所思,也准确的建立了读者与作者的共鸣通道,从而为作品感染力的升华铺平了道路。

这是一部有细节有情节有情境有场景的小说。人们说干事创业,细节决定成败。小说也一样,需要细节。细节是高楼的一砖一瓦。小说没有了细节,所有的文字都是散兵游勇而已。有了细节,发展成为情节,扩展为情景,最后构成一个个场景,一部小说就构成了。《库楼》在这方面做得较为成功,不但有了细节,还有了生活化的细节、情节、情景和场景。

这是一部人物不同命运不同的小说。小说的人物来自于生活,命运当然来自于生活中的人。但是现实中的许多基层作者所写的小说,人物的命运问题都没有解决。他们所写的人物是格式化的、标签化的,而不是生活化的。我们在生活中找不到小说中的现成的人物,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从无数人的身上找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库楼》里的人物,命运各不相同,在时代的大潮中或沉或浮,或富或贫,喜怒哀乐,各得其所。

虽然《库楼》目前在广安小说中独具特点,也体现了广安目前小说创作的现状与水平,但唐铭对《库楼》还是有点操之过急,手里握有这么多的好牌,却没有打出一场压倒一切舍我其谁的比赛,写出能够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的小说。从我个人的喜好,觉得这还是一部走在路上的小说,是一部还没有完成剪辑的只是毛片的电影似的小说。

这部小说结构上本可以多线进行。《库楼》作为一部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结构上太单一,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先后,逐步分散来展开向前推进,有时按事件有时按人物,这样下来,人物、事件显得有些散乱。个人觉得这样的长篇,结构上应该像行军打仗,至少安排两条以上的线索,一条主线,一条辅线,从头至尾发展下去,就会在结构上错落有致,把小说的骨架撑起来。

《库楼》在整个时间上有一个跨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新世纪,本可以清晰明了,但在具体的情节发展中,除了几个地方用文件点明了时间点,其他地方显得比较模糊。作为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时间一定不能忽略,因为时间是人物的支点。

一部小说必须有矛盾,由一个主要矛盾和许多的次要矛盾构成。个人认为《库楼》的矛盾有,但自始至终冲突不太尖锐,或者说体现得解构得不是十分尖锐,或者铺排得不是十分尖锐。整个小说就是库楼变城市、田农变富人,故事演绎得不够生动,读起来有些平直。

总体来说,唐铭能够倾力创作出《库楼》来,是他的骄傲,也是我们广安文学人的骄傲。愿唐铭未来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

新闻推荐

铁塔离屋近 村民害怕辐射太大 部门回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必担心

本报讯(记者刘婧)近日,岳池石垭镇新龙庙村1组村民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求助称,村里正在新建铁塔,但他认为铁搭输变电线路...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