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开“的士”

广安日报 2019-08-09 01:24 大字

□ 口述:蒋光明整理:杨治钊

我是70后,出生在岳池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小的时候家里穷,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是茅草房。1987年9月,我高考落榜,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我不顾家人及朋友的反对,一个人独自前往深圳打工。

到达深圳后,我认识了四川老乡老陈。他比我早几年到深圳,职业是“的士”司机。他晚上不跑车时,我就用他的车来练习驾驶技术。努力没有白费,一年后,1988年12月,我考取了驾照,也成了一名“的士”司机。

为适应环境,熟悉路线,弄清地名,我不工作的时候常常走街串巷,站在街角路口,观察交警如何指挥交通。也是在这些时间里,我更加了解深圳了——这是一所充满干劲的城市:无论男女老少,大多数人步履匆匆、精神状态极好,干劲十足;城市里到处有建筑工地,一幢幢尚未完工的高楼外,被密密麻麻的竹竿搭成的脚手架包围着……

那时候,我是与别人合开“的士”,但这样长期下去不是办法,我就想单独“包车”。当时“的士”市场,“包车”需要一次性投入一笔钱,并签订5年合同。我没有那么多钱,只有写信给亲朋好友借钱,终于包租了一辆属于自己的“的士”。

借了钱,我的压力更大了,每天工作更认真了。有一天,收到了父母托人给我写的信,信里说邻居们认为我在外面不学好,靠投机取巧骗钱……我看了以后,只能苦笑,觉得家里的人还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是改革开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的快节奏、高速度、重效率,让我知道了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勤快就能赚钱。于是我拼命地干,一天跑10多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

“的士”赚钱,实际是“抢”时间。每天天还没有亮,我就起床了,在路边摊随便吃点面条,顺便带几个馒头,就开车上路。到中午12点左右,看到客人少了一点,就赶紧停车,坐在大树底下,啃几口馒头。等客人来了,又立马把馒头收起来,把客人带到目的地,再趁机吃点,把节约的时间放在赚钱上。就算生病,只要不太严重,我也不休息。

后来,“的士”行业改革,管理更规范。不允许司机随意喊价,全部打表收费;车内贴有举报电话,客人不满意,随时投诉。为了司机的健康和安全,还增加了调休硬性规定,保证每月至少休息4天。拼命赚钱的司机,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为赚钱而赚钱”变为“赚钱是为更好地生活”。

休息的时候,我也买股票。那时“炒股”还是件新鲜事。为买股票,人们疯狂拥入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的火爆程度比买春运期间的火车票还夸张。

经过努力拼搏,我赚到了“第一桶金”。首先还清了债务,然后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父母在岳池老家,率先盖上了新楼房,购买了自行车、电视机、录音机等“时髦”家电。这时,亲朋好友态度瞬间改变,不再说我不务正业,皆夸我有出息。

1992年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闲暇时,我喜欢读书、看报、写文章以及关注改革开放的热点。还偷偷地跑到大学听课,若被考勤老师发现,我就央求他们,愿意以打扫清洁为交换,获得听课的机会。

我为实现“大学梦”,还孜孜不倦地学习。经过几年努力,1995年7月,我获得了自考汉语专业本科毕业证,圆了我的“大学梦”。

1997年,也就是香港回归祖国那年,我从深圳回到广安,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如今,我已近半百之年,事业终有所成。每当想起我在深圳开“的士”的日子,既亲眼所见深圳的变化,也见证了祖国发展的历程,让我对祖国越来越热爱。70年来,党和人民一路同行,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的信赖与始终跟党走的决心。

新闻推荐

扮病人演保安 民警巧捕在逃人员

汤志斌本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明明知道自己是公安机关追捕的网上在逃人员,47岁的女子王某仍然不死心,因经受不住利益诱惑...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