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银山名刹:溪口伏虎寺
伏虎寺内庭。
□唐云梅 文/图
华银山,山高二十余里,峰顶周围十余里,形如鼎,俗称“宝鼎”。清康熙广安刺史邵仲礼所著《华银山记》载:“华银山跨二州八县,绵亘五六百里,其路险峻,其顶高耸,其峰屴崱,为郡邑之最。”华银山自海宝山(当地人称高登山)向南延伸进入合川,虽海拔低于海宝山,但清同治岳池举人吴新德认为“华银与海宝相埒,而其名更显”。
自古以来,华银山禽兽鳞甲,竹木花果,资源富足,物产丰富。唐之后,名僧云集,开山建庙,殿宇林立,梵乐萦绕。清嘉庆版《华银山志》载华银山有古刹48座,记录在册的寺庙(含寺、庙、堂、庵)近40座。华银山为普贤大士的道场,唐宋主祀普贤像,明清同祀观音、文殊像,故上山朝佛者众多,尤其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普贤大士诞辰日和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前一晚烧子时香的香客云集此山,上山路上,灯光由山麓乍落乍起,鱼贯而上,不可数计,人称“万灯朝佛”,盛况空前。因此,华银山成为蜀中佛教圣地,享有“西朝峨嵋,东朝宝鼎”的美誉。
如今,华银山原有的佛教建筑几乎消失殆尽,保留下来的老建筑极少,伏虎寺便是其中之一。
伏虎寺,位于华蓥市溪口镇觉庵村,在华银山之南,因寺庙所在地如虎伏嶙峋,故名伏虎,当地俗称猫儿寺。据清《华银山志》记载:伏虎寺为前朝旧迹,清初通福禅师重建;乾隆初,源辉禅师复修,有殿宇数间、田数亩,仅能满足佛寺焚香修行需要;续禧禅师增置庙产,寺庙逐渐兴盛;嘉庆时,觉鉴禅师扩建寺庙,殿阁廊庑,龙龛象塔,金碧辉煌,圆寂后寺庙负债,逐渐衰败;道光时,昌言禅师重新整饬,殿后经楼高竦,庙相庄严,伏虎寺成为华银山名刹。
新中国成立初期,伏虎寺在“破四旧”中遭到严重破坏,“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燎原厂拆除了部分建筑。因遗存的建筑仍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伏虎寺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伏虎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原有四重殿宇,现仅存前殿、大殿及南北厢房,均系穿斗式梁架,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殿内外的柱础高浮雕二龙戏珠、狮衔莲花,大殿阶下与前殿之间建有佛桥,桥下石砌方池,池的四周有石雕栏板,栏板西壁高浮雕战争场面,“三军司令”“帅”字幡旗高悬,许是佛教故事,又许是戏曲故事,因风化严重,无从查证。其余三方镂雕夔龙蝙蝠图案,四周拐角处皆有方形望柱,柱身及柱头皆为高浮雕石刻,风化模糊。当年的佛桥池中水清石白,游鱼可数,“池上观鱼,佛桥玩月”的伏虎寺两大美景,现依然可见。正殿之后为十七级石台阶,两侧栏板镂雕夔龙、兽头、藤蔓、瓶花等,拾级而上是后殿遗址,尚存少许石柱、柱础及残檐断壁。伏虎寺的石雕虽残缺不全,风化严重,但依然可见其雕刻技法的精美和设计布局的精巧。
古时岳池、广安上华银山,从溪口沿溪而入,过东林寺、崇福寺、伏虎寺、黄龙寺,上白云庵、欢喜坪,登临宝鼎。伏虎寺既是华银山名刹,也是上宝鼎的一处佛场驿站,官宦达人、文人墨客、僧侣信众在此食宿小住,既可为上山蓄力、下山歇脚,也可闲暇间作诗吟赋,享梵音之乐,赏山水之美。因此,几百年来,伏虎寺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清嘉庆时,岳池县令邵良游伏虎寺,为其书写“曲成万物”匾额;咸丰时,岳池县令武尚仁为伏虎寺藏经楼题写“诸天普会”匾额,为关圣殿题写“虽未从主西川,亘古英灵仍此地;试问追踪东鲁,尼山俎豆属何人”楹联;杭州仁和进士费成勋游伏虎寺,为之题写“木石居”及“峰势隔林小,泉声入寺多”对联;合州刺史程祖润,为伏虎寺题写“佛心儒行”匾额;安徽泾县人、陕西候补知县佘士燮,绵阳翰林、湖南桃源县知县孙桐生,山东邹县举人、岳池县令董朴园,岳池司马顾霁崖等众多官员名人,游伏虎寺后都为其作诗。
伏虎寺历届住持潜心修行,为民祈福,扶贫济困,品德高洁,堪称高僧大德,最为知名的当属觉鉴、昌言师徒。
觉鉴禅师,号明镜,俗家姓冯,邻水人。少年时在伏虎寺剃度出家,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总理伏虎寺众务。他平日参悟佛理,博览儒书,善于积蓄。岳池受灾,觉鉴禅师输送粮食帮助赈灾。道光六年(1826年),岳池县令余福谦劝谕设立乡学。觉鉴与本超、本春、觉海等禅师,共捐银四百两,在大溪口建立银溪义学,置买学田,请师教读,让贫家子弟学知识、懂礼仪。在合州明东里,觉鉴禅师捐银一千八百两,建立瑞峰义学,置买施茶湾田产,请师教读寒门子弟。戴督宪为嘉奖觉鉴分财教善的行为,为其题额“义僧”。州刺史李徽典为伏虎寺大门题写“伏虎寺”匾额及“为善最乐,分财教善”八字。
昌言禅师,因伏虎寺外有溪叫“虎溪”而号虎溪,长寿人,俗家姓万,字文林,22岁出家于伏虎寺,为觉鉴禅师之弟子。昌言禅行清高,杜绝浮华,甘于淡泊,喜览名胜。他好学笃志,诗才清妙,黔南进士张子敏、绵阳太史孙小峰、广安进士淡春台等皆与其因文结缘,赋诗赠答,书札往来,声名之盛,不减庐山惠远、金山二位高僧,著有《虎溪诗稿》,并手辑《华银山志》《华银诗钞》行世。岳池县令武尚仁为《虎溪诗稿》作序,认为读昌言之诗稿,“披之不忍释手,竭一昼夜之目力、心力,高吟之,低唱之,狂呼之,几度击破唾壶矣”。
昌言品行端正,崇尚义举。其师觉鉴禅师为合州捐银建立瑞峰义学,圆寂后寺庙开始衰败负债,其捐银被主持僧借回。昌言禅师监理寺事后,便出售寺产,拨银一千八百多两,继续支持瑞峰乡学,延师主讲,培植人才。华银山由白云庵上宝鼎,峭崖绝壁,鸟道羊肠;由太平沟过邻水,山水陡涨,路被冲毁,行人苦不堪言。昌言禅师与玉山僧倡首重修,凿岩为路,岩石坚不可破,便用火煅烧,用炭量达六万多斤,修成平坦之道,被世人称道。宝鼎普贤殿屋面覆盖的铁瓦,年久失修,铁锈瓦烂,不蔽风雨。昌言与僧众共同筹划经营,倾其所有,并在各地募捐,聚集六州之铁方铸成铁瓦。昌言为人和蔼善气,人都尊敬他亲近他,称他为“先生”。
觉鉴、昌言虽只是伏虎寺住持,却为佛教圣地华银山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伏虎寺见证了清代华银山佛教寺庙的兴衰,记录了华银山佛教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承载了华银山许多动人的人文故事,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石雕艺术,更重要的是让华银山优秀的佛教文化和积德向善、扶贫济困、热心为民的人文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弘扬,真正不辱华银山佛教名刹的英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范聪记者刘甜甜)抗洪抢险、资助贫困学子、帮扶贫困户……在助力公益事业的路上,始终有他们温暖的身影。近...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